3月20日,柳州航道养护中心发挥自身行业特点,联合柳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柳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柳州市观鸟协会等单位,组织志愿者深入各公园和广场路口,向市民宣传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等科普知识。
爱鸟活动已圆满结束,志愿者们为筹备活动而作出的努力、活动期间遇到的点滴趣事,都融入记忆的海洋,化作沙滩上的闪亮贝壳。如今,笔者艺海拾珍,将较为闪亮的那几颗,与大家一同分享。
慧眼识“野鸭”
一篇名为《柳江市区流域迎来新“居民”》的新闻报道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它介绍了市区内的柳江河面上新出现了一种名为小䴙䴘的野生水鸟,并呼吁大家对小䴙䴘进行保护。报道一出,立刻得到了柳州日报、南国今报的支持和转载。
“新居民”得到社会的关注,而发现小䴙䴘,则需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与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
作为航道职工,伍春荣每天都有观察柳江河面的习惯。2月初,他在江面上发现一群美丽的“小鸭子”,身形娇小,动作敏捷,在江面上来回捕食。“难道是小野鸭吗?”带着心中的疑问,他用手机拍下了模糊照片。经多方询问,才知道这些小野鸭是一种水鸟,名叫“小䴙䴘”。
为了拍下小䴙䴘,伍春荣和蒋龙拿上单反相机,来到壶西大桥桥底进行“蹲点”。可是小䴙䴘生性胆小,又数量有限,很不容易被人发现。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和观察,一个娇小的身影出现在了江面上。“找到了,就是它!”伍春荣兴奋的低声说。蒋龙立刻举起单反相机,捕捉下难得的画面。
“野生”设计师
柳州航道的志愿者们是第一次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活动,为了使宣传内容更直观,志愿者们决定自己设计活动宣传展架、海报、爱鸟徽章。
志愿者们上网查询鸟类等野生动物科普资料,自己编辑宣传文字,并通过手绘、PS、AI等方式进行海报设计,他们笑称自己为“野生设计师”。这群“野生设计师”虽然技术业余,却有一股认真劲儿。为了使科普宣传内容更准确、科学,他们每设计出一个作品,都会谦虚的邀请柳州市首席观鸟师孙河溪、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徐勇、市林业和园林局等专家提意见。
“湿地常见鸟类,其中叉尾太阳鸟不属于湿地鸟类。另外鸳鸯,钳嘴鹳,小鸦鹃,骨顶鸡,水雉在柳州都是非常少见,甚至看不到的。”
“ 褐翅鸦鹃严格意义也不属于湿地鸟类。”
“ 建议取消小鷿鷈‘三有动物’的称谓,因本身三有中提到的具有经济价值,是跟食用有关的,这已跟现在的局势不相符。”
“爱鸟周的封面如果可以改动,上面的鸟类图标可以换一些柳州本地的鸟类会更亲民。现在图中的鸟类是一些国外的蜂鸟。”
专家们认真把关,“设计师们”严格出品,不到一周的时间,爱鸟周宣传展架海报、保护野生动物科普宣传单、爱鸟徽章完成定稿,等待与大家见面。
呆萌遇上呆萌
“爱鸟周”暨保护野生动物公益活动宣传海报一经展出,立刻吸引来很多市民驻足浏览,其中更不乏老小观众。
小观众们都是被宣传海报上鲜艳的色彩、灵动的图案吸引而来:蹒跚学步的萌娃用胖嘟的小手在海报上指指点点,小学生盯着海报,稚嫩的小脸流露出专注的神情。志愿者们拿出爱鸟徽章与小观众们分享,贴在他们的衣服上。小萌娃们看到憨态可掬的小䴙䴘卡通形象,都对徽章爱不释手。此时,爱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的种子已经在幼小心灵上种下。
老观众天石是一名年近花甲的摄影爱好者,在晨练采风时偶遇爱鸟志愿活动。天石被志愿者们的热情所感染,他坐在地上为大家抓拍了许多照片、视频,并制成短片,赠予志愿者们。志愿者们为天石贴上爱鸟徽章,因为他的善意与理解,就是对志愿者们的最大支持与肯定。
“学习摄影三十年,从不参加任何摄影协会,今天挂上‘爱鸟徽章’”!天石在朋友圈里高兴的写到。
宣传变“传销”
活动当天,7名骑行志愿者和13名徒步志愿者从柳州市风情港亲水平台同步出发,绕行蟠龙山公园、市民广场等地,通过彩旗标语、沿途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向市民广泛宣传柳江市区河段发现的小䴙䴘,呼吁大家一起保护身边的湿地鸟类。由于处于疫情末期,很多市民还是对志愿者递过来的传单避之不及,甚至产生误解。
“太尴尬了,他居然说我是传销的!”在徒步宣传时,覃欣欣向伙伴们吐槽。可是说归说,在遇到下一个路人时,她还是会微笑着迎上去试试运气。
“谢谢您。”“打扰了。”就算被被拒绝,志愿者们仍然向他人传递着善意。
“阿姨您不接传单没关系,我们可以跟您科普一下鸟类等野生动物的知识吗?”骑行队员黄巧珍语气温和的说。
志愿者们落落大方、不卑不亢的态度也感染了其他人,越来越多的人接下宣传资料,甚至有人主动上前询问索要传单,询问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志愿服务有时会遭遇误解,收获更多的却是理解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