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新闻

机构

政策

服务

互动

专题

港航云在线

    

贯彻新发展理念 打造高质量航道 ——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致力绿色护航 科技兴航 政治引航

2022-11-11 14:42:33.0 2485次浏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秉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绿色”“科技”“政治”等领域,着力探索绿色护航、科技兴航、政治引航的内河航道高质量发展道路。

生态优先,绿色护航,一水护城将绿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航道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生态优先的新发展理念,必须清醒认识到项目建设和生态保护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赢的关系,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从水生环境、渔业资源、岸坡保护等多方面着手,切实践行生态优先、绿色护航的生态航道理念,努力打造生态航道建设(航道生态修复)双示范工程,探索建立一套具有推广价值的生态航道建设体系架构

首先,为减小施工对航道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工作,认真落实经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委托第三方全程开展水土保持监测,避免水土流失;加强环境保护,认真落实经批复的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方案委托第三方加强施工水域水质、底泥及噪音等的监测,确保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加强鱼类等资源的保护,水下爆破施工前必须使用电子驱鱼设备等将鱼类驱离至安全水域方可进行爆破施工,避免爆破冲击对鱼类等水生物造成直接伤害。工程爆破施工安全无毒的生态环保型乳化炸药,采用微差毫秒延时爆破、控制爆破等对环境影响小的工艺技术尽可能减少爆破冲击波对水生物及水环境的扰动工程施工也尽可能避开鱼类洄游和产卵的繁殖季节,在休渔期执行停工方案,然后想法设法提高枯水期施工效率,最大限度减少对水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等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持续对施工河段的水生态环境、鱼类资源等进行动态观测,完工后还将连续多年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投放人工鱼巢等活动,促进水生态环境尽快修复。截至目前,工程已投入60万元实施鱼类增殖放流,共计放流青鱼、草鱼、黄颡鱼等鱼类超过36万尾。

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刘燕飞 供图).jpg 

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活动

同时,通过反复试验和论证,工程还首次在广西内河航道爆破施工中施行人体舒适度爆破振动控制标准,全程开展第三方、第四方爆破振动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一步优化爆破参数为爆破振动监测加上了“双保险”。监测报告显示,工程爆破振动速度的监测结果均在0.5cm/s以内,远低于同条件下国家爆破安全限值(2.0cm/s)最大限度降低爆破施工对周边环境特别是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其次,工程大胆创新推动疏浚物变废为宝,开创广西内河疏浚物综合利用先河。二期工程设计疏浚工程量261.86万立方米、炸礁工程量203.33立方米,大量疏浚物抛卸在河道内将会影响通航、水生生态和侵占鱼类产卵、越冬场所。为此,工程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研究,提出由政府主导、依法处置的航道疏浚物上岸综合利用方案。该举措开创了广西内河航道工程疏浚物综合利用之先河,实现工程疏浚物变废为宝,既降低抛卸物对航道环境和水生态资源的影响,又有效缓解地方建材市场砂石紧缺的压力,为地方财政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多方共赢。

疏浚物上岸综合利用.jpg 

疏浚物上岸综合利用

此外,工程还在广西内河率先探索河道两岸的边坡生态修复通过建设一期工程桂平三江口生态护坡二期工程龙圩水道右岸生态护坡和鸡笼洲左岸生态护坡,修复了无植被、易冲刷的河岸长度共计逾1千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项目通过恢复并提高植被的生态效应打造航道立体生态景观达到了固堤、防涝、添绿的效果截至目前,上述生态护坡已基本建成,未来将成为周边群众休闲漫步的好去处

科技兴航,人才赋能,高质高效促发展

党的二十大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航道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科技、人才、创新。工程立足现实,放眼长远,在借鉴他山之石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主动探索,在航道建设上积极探索科技兴航之路。

随着信息工程的不断推进,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的“智慧大脑”初具雏形,可概括为“一平台、两中心+N系统”。“一平台”是指广西数字港航信息服务一体化平台,分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和港航“一张图”两大板块,涵括航道概况、航道设施、航道水位水深等16项公众查询服务功能,并可用于航道监测、业务管理等航道管养工作,全面上线之后既能充分满足航道维护管理和船民服务需要,又能提升航道维护管理工作效率,航道管养和服务的科技水平将产生质的飞跃。“两中心”为监控指挥中心和运行监测中心,主要用于广西港航业务综合监管、决策分析、应急指挥和具体的航道运行监测监控管理,通过分布式综合管理系统、远程指挥调度运行平台和高效的视频监控系统、航道感知网络、终端通讯网络,可实现整个广西的港航业务互联、互通、集中管控、高效指挥调度,促进广西港航事业的现代化、智能化发展。“N系统”则包括了航道信息管理系统、通讯服务统一管理系统、航道水情测报系统、业务运行监测系统、船舶污染防治监管等子系统,它们和一体化平台共同搭建起全方位的业务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充分挖掘航道数字经济潜能,推动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和广西内河航道高质量发展。

航道运行监测中心工作场景(梁艳薇 摄).jpg 

航道运行监测中心工作场景

除了打造航道的“智慧大脑”,工程还升级了航道的“眼睛”。随着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逐步扩能升级,航标也从传统的灯艇式侧面标升级为大型的浮鼓式侧面标。浮鼓式侧面标能够根据水的流态旋动,借助水流冲刷力卸掉大部分漂浮物,也更容易抵御船舶的碰撞,宛如一个能在拥挤人群中舞动的“灵活的胖子”,因此不易侧翻,极大地减少洪水期标志流失和减轻航标员维护工作量。浮鼓式侧面标架设一体化航标灯,内置北斗遥测遥控终端,航标维护管理人员能够在运行监测中心及时了解航标的实时动态信息,从而能迅速开展相应的维护处置,具有提高航标作用正常率、减少航标材料损耗等明显效果,在长江、广东西江等内河航道均得到广泛使用。目前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已抛设了42座浮鼓式侧面标,占该航段侧面标总量的半数以上,下一步计划在长洲坝下航段进一步推广应用。

航标员在维护浮鼓式侧面标(陈娴 摄).jpg 

航标员在维护浮鼓式侧面标

随着科技进步,航道的升级扩能需要与之对应的人才培养和业务创新。工程首次为辖区基层航道养护中心和航道站打造了一支无人机科技巡航队伍,促使科技力量下沉基层一线,既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极大地提高巡航护航能力,提升通航安全保障水平,开启了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段智慧巡航新篇章。

无人机启用仪式(梁艳薇 摄).jpg 

无人机启用仪式

政治引航,工学互促,先锋模范敢担当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工程稳步前行的“定盘星”和“指南针”。工程建设指挥部高度重视政治引领作用,把政治理论学习纳入工作会议、工地例会、安全生产例会,坚决做到搞建设必先讲政治,形成政治学习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全面提升参建人员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能力。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充分调动参建单位积极性,工程建设指挥部党支部相继组织参建单位开展“攻坚克难,掀起建设新高潮”劳动竞赛、决胜2020年建设目标“百日攻坚”行动、献礼建党100周年活动、“红色革命精神激励我奋进”主题演讲活动、“争创佳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行动、庆祝建党101周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系列活动,还联合参建单位党组织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党史学习教育,激发参建人员坚决建设好高质量航道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达到工学互促的效果。

工程建设指挥部联合施工单位到湘江战役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JPG 

工程建设指挥部联合施工单位到湘江战役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工程依托“党建+项目”模式,紧紧围绕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程点多、线长、面广,既要守好新冠肺炎疫情防线,又要想方设法攻克险滩急流困难、打通桥区施工瓶颈,缓解施工与通航安全矛盾,为此,工程组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二期工程“龙圩水道重点攻坚行动”工作专班、二期工程施工通航安全管理工作专班二期工程施工废碴处置现场协调工作小组,选派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和青年技术管理骨干,针对施工重点难点加强研究分析,聚力攻坚克难,实现工程提速增越是艰难困苦,越能凝聚党员战斗力。在工地一线,工程建设指挥部践行着航道人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一批青年技术人员也在建设任务的磨砺中得到锻炼,逐渐成为航道建设的中坚力量。目前,工程建设指挥部已发展正式党员1名,吸收入党积极分子两名,培养青年骨干8名,进一步激发新生力量,充实航道建设人才队伍。

自开工以来,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2245.57万元,总投资额近九成目前进入冲刺收官阶段。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吹响了号角。打造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是广西加快构建“一带一路”、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举措,工程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生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争取早日将西江黄金水道贵港至梧州段扩能升级为3000吨级航道。


搜索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