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枯水期以来,长洲枢纽下泄流量持续下降,一度降至约1000m3/s,且还有进一步下降趋势,长洲坝下航道水深因此也持续偏低,11月13日,西江梧州水文站水位1.37米,是梧州水文站有水文记载以来出现的最低水位。水位严重偏低,大大降低了长洲船闸和坝下航道的通过能力,长洲航段船舶滞航情况严重,11月16日08时,长洲枢纽坝下航道最小水深1.8米,长洲船闸只能调度吃水1.5米以下(减去0.3米安全富裕水深)的船舶过闸,上游重载货船无法通过长洲船闸,截至11月17日08时长洲枢纽坝上滞航船舶1848艘(其中预报名过闸船舶1244艘)。
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建设指挥部面对工程建设任务艰巨和长洲航段通航形势极严峻的双重压力,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保通保畅”工作要求,科学谋划施工与通航两个大局,制订了“通航优先,统筹兼顾施工与通航”的总体方案,优先确保航道通航安全畅通,努力实现施工与通航两不误。在认真研究分析当前施工进度和通航形势的基础上,采取了突击施工、尽快破除通航瓶颈的应急措施,对长洲坝下航段“肠梗阻”最严重的最大通航瓶颈龙圩水道竹湾段左幅开展突击拓深施工,11月16日顺利完成紧急拓深施工。
为了助力解决通航痛点问题,逐步有效疏散长洲水利枢纽航段滞航船舶,2022年11月16日17时起,梧州航道养护中心将上述航段由此前的靠右布置调整为靠左布置。调整后,长洲坝下航道水深加深了1.5米,确保在长洲枢纽按1000m3/s极端出库流量情况下,坝下航道水深可保障吃水2.7米的船舶通航。长洲坝上船舶滞航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纾解。
据了解,2022年1月14日起,随着梧州界首滩施工完成,云龙大桥至界首滩航段达到3000吨级航道标准,该航段内紫金村码头、李家庄码头的货运船舶不再受制于以往枯水期水深不足的影响,3000吨船舶在枯水期可以满载航行直下广东方向。
作为航道管养单位,梧州航道养护中心面对罕见极低水位,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始终坚持“人民航道为人民”宗旨,以保障航道安全畅通为目标,认真落实“保通保畅”工作要求,积极推进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项目加快施工进度,及时应用航道建设阶段成果服务船民,采取分阶段改善、及时换幅通航的有效措施提高“肠梗阻”竹湾航段的航道水深,全力缓解长洲枢纽航段船舶滞航的严峻形势。竹湾航段增加超过1.5米航道水深,将使得当前正在长洲坝上苦苦等待吃水较深的滞航船舶有序通过长洲船闸和龙圩水道航段,进而大大缓解长洲水利枢纽航段船舶滞航情况,同时也使得新出港的船舶能多装载1000吨以上的货物,可大大提高当前货运船舶的运营效益,有效帮助航运企业和相关货主企业实现纾困解难,有助于稳定社会经济发展。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下一步,梧州航道养护中心将继续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将之转化为推动航道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做好航道保通保畅工作,密切关注施工进度,及时应用航道建设成果,高质量服务船民,同时通过科学养护手段巩固和维持好航道建设成果,做好航道信息发布等服务工作,助力“黄金水道”航运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西江黄金水道升级版”,在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中贡献航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