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梧州航道养护中心昭平分中心昭平航道站这个艰苦边远的基层养护站点,53岁的站长黄航一家与航道事业结下了跨越世纪的情愫,祖孙三代人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现在,接续奋斗,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航道养护的岗位上。
在交通不发达的上个世纪,水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方式。那时桂江航道上船来船往,航标被碰撞损坏、移位或流失的现象频频发生,需要维护航标的航道里程长达100多公里。
黄航的父亲黄明贵作为第一代航标员,20多岁便投身桂江航道养护的事业中,在那里一扎根就是30多年。在黄航的记忆里,小时候父亲经常不在家,一“失踪”就将近一个月。那时候没有机动的航标艇,航道养护的工具设备也十分落后,只凭人工划动小小的木板艇进行航道巡查、养护。夏天,他们带着草帽、一壶凉开水顶着烈日巡航;冬天,他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在江面上维护航标,冻得嘴唇发紫浑身哆嗦……但是老一辈航道人从不喊苦不喊累,他们咬紧牙关克服艰难险阻,维护好每一座航标,为船舶开辟安全通道,保障桂江航道安全畅通。
父亲经常跟黄航说,做航道养护工人要吃得苦,能忍受得了艰苦的环境,还要有一颗大公无私的心。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下,他接过维护航道的接力棒,扎根在桂江一线航道保通保畅岗位上工作近三十载,如今他已是航道养护的行家里手,机械修理、船舶驾驶、航标维护等业务都轻车熟路,经常获得岗位能手、勤廉标兵等称号。
黄航正在驾驶工作船
黄家父子在桂江上巡航
受到家风的熏陶,黄航的儿子黄习辉,一名“90后”的年轻小伙,怀着对航道的深厚情感,毅然选择投身到航道养护的征程上。在工作中,他像父辈和祖辈那样充满干劲和热情,勤于工作善于学习,正慢慢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黄航经常对儿子说:“守护航道安全畅通是我们航道人的职责,只要在岗一天就要守护好桂江航道的安全”,这不仅是一份承诺,更是一份传承。
黄习辉在清洗航标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这是现代诗人臧克家对老黄牛的赞颂诗歌。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航道情愫的延绵,更看到一种吃苦耐劳、忠厚老实、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传承,这种老黄牛精神正是新时代航道事业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