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新闻

机构

政策

服务

互动

专题

港航云在线

    

多式联运壮美出彩——广西高质量发展多式联运加速构建可持续交通运输体系

2023-11-15 08:56:25.0 1120次浏览

日前,北部湾港,吊臂挥舞,车来船往,一片繁忙。

来自泰国、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下船即上车”,运往中国内陆,来自我国西部地区的货物“下车即上船”,运往海外。

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畅通东南亚,广西沿海沿江沿边,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省区,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交汇的重要门户枢纽,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近年来,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的重要论述,紧扣“畅通、高效、经济”目标,加强多式联运基础设施“硬联通”、制度规则“软联通”,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持续优化调整运输结构。今年前三季度,广西外贸进出口完成4981.5亿元,同比增长18.4%,高于全国同期增速18.6个百分点,增速全国第六,以高速发展的实效映射出广西上下接续奋斗、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图景。

 微信图片_20231115085423_1.jpg

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全线动工建设。

服务国家战略 融入发展大局

独特的区位优势,让广西从昔日的西南边陲发展成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和门户枢纽。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西视察时,提出新发展阶段广西“四个新”总要求,指出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对广西工作提出“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要求广西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作出更大贡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更大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广西交通运输工作,特别是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擘画了美好蓝图、指引了前进方向。

不仅如此,交通运输部将广西列入全国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批复广西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将平陆运河列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推动北部湾港上升为国际枢纽海港、国际门户港、全国沿海主要港口,支持广西开展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和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等,为广西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2021年7月,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若干政策措施》,在资源配置、要素条件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统筹自治区本级财政资金1000亿元以上,支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远洋航线、民航客货运输航线等,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自治区发展改革、自然资源、林业、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和地方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形成了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抢抓机遇,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以降本提质增效为导向,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持续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当好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开路先锋。”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可说。

陆海双向发力基础设施“硬联通”

2022年8月28日,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实现实质性开工、持续性建设。一河贯通,八桂向海。一年多来,广西举全区之力、加压奋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平陆运河建设,青年、企石、马道枢纽相继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运河全线的加快建设,有力推动江海联通形成高水平开放开发新格局,使百年夙愿从梦想奔向现实,为广西实现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平陆运河的建设是广西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一个奋进发展的生动缩影。全球一流U形工艺、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7、8号自动化集装箱泊位建成投产,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港口作业区与自动化码头间的物理围网顺利拆除,广西首座集民航、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一体的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GTC) 投入运营,县县通高速公路、市市通高铁动车全面实现,西江航运干线双线船闸全线贯通,西部陆海新通道关键工程黄桶至百色铁路即将开工建设……随着一大批项目的落地落实和建成使用,广西多式联运网络体系加快完善,多式联运呈现了提质提效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东中西三条通道汇集北部湾出海通达世界各地。广西抢抓战略机遇,举全区之力,通堵点、接断点、成体系,补齐港口、物流园区多式联运基础设施短板,打通集疏运体系“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把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广西“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的重要载体,让广西突出的沿海沿江沿边优势得以有效发挥。

目前,广西已初步形成以北部湾港为出海口,铁路、高速公路多通道共担,连接西南、西北,面向东盟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港入港铁路支专线已增加至24条,钦北防三大港区实现了海铁联运无缝对接。多式联运海上运输网络日益织密,北部湾港拥有内外贸集装箱航线76条,联通RCEP国家主要港口的航线达36条,以北部湾港为节点的东盟国家至我国中西部主要省(区、市)的海铁联运班列呈现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海铁联运班列从2017年的178列增至2022年的8820列,增长近50倍;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6年年均增幅分别达11%、25%,双双跃居全国前十。

“现在,从柬埔寨大米到泰国香水椰、山竹,越来越多东盟及其他国家的农产品通过陆海新通道进入中国市场,成为我国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同样,我国的新能源、新材料、机电产品等通过铁路和海运无缝衔接运往国外。”广西北部湾国际联运发展有限公司运营部部长李洪峰说。

海铁陆空联运优化调整运输结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广西交通运输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交通为运输、设施作支撑;物流降成本、联运是路径”的发展思路,发挥广西水运和国际运输优势,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

相较于以汽车为主的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具有长运距、大运量、低成本、绿色低碳环保等优势,是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为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持续优化运输结构,2022年7月,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印发实施《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推动多式联运与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广西高铁快运新品牌打造多式联运服务品牌和重点线路等多项创新性举措,不断优化调整运输结构。2022年,广西铁路、水路货运量共完成5.01亿吨,综合占比达23.5%,较2018年提升4个百分点;南宁机场国际航空货邮吞吐量突破7万吨,同比增长超200%。

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印发实施《广西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加力提升港口大宗货物运输绿色化水平,推动海铁联运、陆空联运等运输组织模式创新发展,运输结构持续优化,综合运输效率持续提升,社会物流成本持续降低。今年前三季度,广西完成铁路、水路货运量和民航货邮吞吐量、快递投递量,同比分别增长20.4%、9.1%、26.3%、11.1%;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7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68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7.8%、15.9%。近三年来,广西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从22.6万标箱提升至39.1万标箱,年均增幅达24.1%。截至2023年10月,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突破30000列,服务通达全国18省69市138站,与中欧班列、长江航运、西江航运有效衔接。

同时,北部湾港创新推行“船边直提”和“抵港直装”模式,大力发展冷链多式联运,推动中越、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鼓励不同运输方式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资源共享等方式建设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加大35吨敞顶箱推广和运输组织力度,扩大“散改集”运输规模。

增加服务供给保障制度规则“软联通”

微信图片_20231115085423.jpg 

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

本版图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供

近日,通过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某国际贸易公司一批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的7.13万吨动力煤获海关放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批货物的放行数据与实验室电子数据完成联网,系统自动完成审核后可立即放行。

为加快构建中国一东盟多式联运联盟,推动中越、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广西着力打造海铁联运“一口价”公共服务平台、多式联运“一单制”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据平台“三大平台”,提供一次托运、全程无忧、一份合同、一票清算的多式联运服务,实现一单到底、一票结算、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站式通关检验装卸等。这是广西深入开展降费提效优服的专项行动,是促进多式联运服务质效跨步提升的又一有力举措。

建立海铁集装箱互认机制,在东盟国家主要港口设置还箱点,推行“原箱出口、一箱到底、海外还箱”的全流程多式联运服务;推行出入境货物可“提前申报、运抵验收”服务模式,挂牌成立中国一东盟多式联运联盟服务中心,广西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运输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同时,持续督促开展降费工作。稳步提升“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改革应用水平,持续加大“先放后检”等改革力度,全面实施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优惠政策,提升路网通行效率,降低交通运输物流成本,有效促进广西沿海、内河港口物流协同发展。其中,北部湾港大力实施减征货物港务费、拖轮费、引航费等港口降费政策措施,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减轻企业负担6259.49万元。

“既要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又要保障制度规则‘软联通。”刘可表示,广西正在高水平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运输服务等领域的规则衔接,为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立足区位优势写好“海”“江”“边”文章

在多方支持和推动下,广西加快建设交通强区,补网强链、优化运输结构、稳步提升服务能力,立足沿海、沿江、沿边独特区位优势,不断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为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交通贡献。

释放“海”的潜力,推动向海经济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702万标箱,同比增长16.8%,增速连续5年位列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一位。今年前三季度,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74.95万标箱,同比增长15.43%;海铁联运班列开行6939列,同比增长6%;全年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铁联运班列开行将分别突破800万标箱、9000列。

不仅如此,2022年4月,广西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海铁联运班列(西安一北部湾港)成功首发,标志着广西北部湾港成为全国首个享受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的沿海港口。今年前三季度,西安启运港退税试点班列发运104标箱;广西开行中欧班列32列共3520标箱,实现常态化开行,助力广西本土企业“走出去”,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市场。

激发“江”的活力,推动区域联动协调发展。

“一干三通道”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基本形成,全区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达到5872公里,形成连通云贵湘粤、直达港澳和东盟的出江出海大通道。其中,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达1887公里,位居全国前列。广西内河3000吨级航道达到290.5公里,西江航运干线水运主通道船闸等级均达到3000吨级以上。

不仅如此,2022年8月28日,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实现实质性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推动广西更好实现通江达海、向海图强。

做足“边”的文章,深化国际陆路运输的开放合作。

广西立足沿边优势,持续畅通出边陆路通道,建成出海出边铁路通道8条、高速公路通道14条,推动中国一东盟公铁联运快速发展。今年前三季度,中越跨境班列(经凭祥铁路口岸)共开行1028列;东兴、友谊关口岸共完成国际道路货物运输量335.04万吨、出入境车辆约34.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3.9%、137.1%。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南宁至越南河内班列实现“一日达”,有力吸引上海、苏州、广东等货源流入南宁集结中转出境;新开通的“中国一越南一老挝”农资产品跨境多式联运班列,畅通东盟国家主要城市、广西凭祥、百色、南宁至华北、东北,成为南方“蔬菜、水果、海鲜”北运和北方“蔬菜、水果、粮油”南运重要通道..…广西构建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的道路正越走越宽。

“下一步,广西交通运输系统将紧扣建成‘全国前列、西部领先’的‘交通大省’目标,进一步促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加速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广西实践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刘可表示。


搜索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