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新闻

机构

政策

服务

互动

专题

港航云在线

    

速读 2021年全区港航工作会议干货梳理

2021-02-01 21:54:41.0 4643次浏览

会议主要任务:

总结“十三五”我区水运工作,分析形势,提出“十四五”广西水运发展总体思路,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

 “十三五”期回顾

-----水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十三五”期,全区累计完成水运投资252.8亿元,其中沿海144.28亿元,内河108.52亿元。新开工项目60个,建成项目31个。

----水运生产能力实现新提升。“十三五”末,全区共有航运企业335家,营运船舶6989艘,净载重量1245万吨,同比增长52%。全区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799个,新增生产性泊位45个。港口货物综合通过能力3.99亿吨,净增7112万吨。内河船闸新增单向通过能力1.92亿吨,达到3.52亿吨。

 “十三五”期间,全区完成水路客运量3023万人、货运量15亿吨,同比增长30%和48%。全区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6亿吨,同比均增长30%;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036万标箱,同比增长162%.

----船检服务质量切实提升,“十三五”期共检验商船64756艘次,4301.7万总吨,同比增长20.74%;新建内河船舶标准化率达100%;

----北部湾港船舶靠港量持续增长,共引航42938艘次、253806载重吨,同比“十增长26.17%和58.25%,安全引航保障率100 %,新增北部湾港集装箱班轮航线41条。

----航道养护安全畅通,内河航道通航保证率、航标维护正常率100%。对西江干线和西南出海三通道的17座船闸进行联合调度。

----法治体系不断健全,修订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水路运输管理条例》,《漓江游览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

---水路运输营商环境实现新改善。清理取消九大类权力事项89项证明材料;取消两项航道许可,对接下放9项港口行政权力事项;政务服务线上办理基本实现零跑腿;行政审批项目平均提速60%以上;累计减免企业船检费超4亿元,累计减轻企业货物港务费、引航费2.02亿元。

-----绿色智慧港航取得新进展。港口岸电设施100%完成改造建设任务,北部湾港5000吨级以上集装箱、干散货多用途码头泊位全部具备岸基供电能力;改造生活污水排放不达标的船舶1495艘,拆解淘汰老旧船舶300多艘。

-----科技研究硕果累累,完成1项西部交通科技项目,6项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出版3本科学专著,6项科研技术成果分别获中国港口科学进步奖和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

-----对外开放合作开创新局面。全区经营港澳航线水路运输的企业共有35家,运营船舶138艘、38.01万载重吨、1.55万标准箱。海铁联运班列开行5600列,集装箱发送量28万标准箱;开通首条至南美远洋直航航线;开通内外贸集装箱航线52条。北部湾港先后与东盟5个港口缔结姐妹港(友好港);广西与东盟国家47个主要港口建立了密切的运输往来,开通定期集装箱班轮航线47条。与世界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开展贸易运输合作。

-----港航建设带动临港产业实现新布局。北部湾经济区“双百双新”项目总数占全区比重达51.6%,投资占比达75.1%,八大产业集群年营业收入超7800亿元;西江沿江各地产业蓬勃发展

----拓宽水运建设项目融资渠道,成功发行政府专项债券6.5亿元。

2020年工作亮点

——疫情防控和港航发展取得“双胜利”。北部湾港安全引航9711艘次,同比增长6.78%,引航来自重点疫区国家船舶2157艘次,实现了“外防输入”疫情零感染。水运建设项目2月份率先在全区交通系统内实现100%复工,完成投资80.26亿元,超年度目标34%,

——水运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世纪工程——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项目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列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重大工程。列入交通运输部脱贫攻坚重大项目——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工可报告获批。全球第一个堆场装卸系统采用U型布局方案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国第一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钦州港大榄坪港区大榄坪南作业区9号、10号泊位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完成3亿吨,同比增长18%,成为华南地区第二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500万标准箱,达50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2.2%,增幅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排名第一,首次迈进全国十大沿海港口行列;新增开内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9条,全年集装箱船舶到港7500艘次,首迎10万吨级大型集装箱船舶,北部湾港正式进入1万标箱大船时代。

2020年共开行班列4607列,超过前三年开行班列总和,累计到发20.68万标箱,是2019年近2倍。北部湾港防城港域(渔澫港区)第一作业区6号泊位启运中国高铁钢轨出口至印尼,完成中国高铁设备“整体出口”第一单。

——西江黄金水道显现黄金效能。西江航运货运量2.64亿吨,同比增长7%,再创历史新高。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年货物通过量突破1.5亿吨,首次实现年度过货量超越三峡,成为全国天然河流第一船闸。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73亿吨,同比增长40%。其中贵港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吨,达1.06亿吨,同比增长30.9%,成为珠江水系首个内河亿吨大港。

——广西船舶建造检验全国一枝独秀。全区在建船舶1340艘,已建造检验发证船舶702艘,111.0万总吨,与2019年同比分别增长66.0%和95.1%,造船量增速全国第一。

——北部湾港屡次刷新引航纪录。成功引航北部湾港通航以来最大集装箱船、最大吃水纪录大型无动力重载船、最长集装箱船,为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提供有力保障。

“十四五”规划目标

“十四五”期,广西水运围绕打造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门户枢纽国际化”和西江黄金水道升级版“内河航道高等化”目标,推动水运交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涉及的水运设施基本建成,江海联运、公铁水联运协调发展,面向东盟、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联通西南中南地区的水运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港。预计2025年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达5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超1000万标准箱。集装箱班轮航线达到50条以上,其中远洋航线达到5条以上。“十四五”期间,新增港口货物综合通过能力约2.5亿吨,其中新增集装箱通过能力约600万标准箱。预计“十四五”末,北部湾港泊位35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57个,港口货物年综合通过能力超5亿吨。 

----打造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西江黄金水道升级版。构建通畅的“一干七支”内河1000吨级及以上航道网络,至“十四五”末,新建成3000吨级航道518公里,3000吨级船舶可由南宁直达粤港澳地区,并实现右江、红水河、柳黔江全线船闸达到1000吨级以上。预计2025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超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近200万标箱。“十四五”期间,新增港口货物综合通过能力约9000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约190万标准箱。预计“十四五”末,我区内河生产性泊位619个,其中千吨级以上泊位238个,内河港口货物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1亿吨。确保“十四五”期开工建设平陆运河。

2021年港航工作重点:

完成水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的目标,做好8项重点工作,实现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00万标箱;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20万标箱等水运发展目标。

----谋篇布局,绘就交通强区“水运篇”。完成“十四五”港航发展规划编制,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研究,争取2021年完成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项目的可研批复。加快推进湘桂运河前期研究。完成北海港总体规划修编并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做好防城港港口总体规划适应性评价报告、防城港渔澫港区第六作业区规划优化方案研究等重大专项研究工作。

----铆足干劲,升级完善水路交通运输体系。完成全区水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其中沿海75亿元,内河35亿元。新开工建设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等7个项目;重点推进来宾至桂平2000吨级航道工程等20个项目;力争建成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扩建10万吨级双向航道)等6个项目;加快推进长洲水利枢纽五线船闸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

---提质增效,加快水路运输服务转型升级,继续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强化航道管养、船舶检验、船舶引航服务能力。全力打造绿色水运智慧港航。稳固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建设平安港航体系。

搜索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