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成绩单
一是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突破。获批创建港航系统首个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西江广西段多梯级多线船闸群综合通航调度服务科技示范工程”;获批组建港航系统首个自治区创新联合体“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智慧绿色港航建设创新联合体”;“西江流域绿色航道工程建设与养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广西数字港航一体化应用架构研究与示范”、“广西港航数字栾生关键技术——基于空间悬浮的航道安全保障”等3个广西重点研发项目和《港口码头雨污水处理建设运营规范》、《港口码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建设运营规范》、《内河航道航标遥测遥控应用技术指南》等3个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项目获得立项;《平陆运河工程智慧航道关键技术研究》《平陆运河工程裁弯取直处生态涵养区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平陆运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技术研究》《运河建设的河流生态系统影响评价技术及应用》《平陆运河江海联运船型标准研究》《平陆运河工程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平陆运河分洪影响研究》《平陆运河航运用水保障-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 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8个科研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交通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
二是智慧港航建设成效显著。按计划实现《广西数字港航“十四五”规划》“两年见成效”目标,完成“广西数字港航一体化平台(一期)”建设并成功上线试运行,初步建成“一个数据中心”、“一个底座”,打通16个业务系统,汇聚行业数据超过2200万条,有效推进业务协同和大数据综合应用,首次实现监管服务和业务处理“一站式”、“一体化”,平台在体系架构、数据治理、监管服务、业务协同、标准体系等方面取得有效突破,为规范数字港航建设,支撑数字港航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有效推进涉水行业数据与企业数据的汇聚和融合应用,实现视频监控、AIS、船舶过闸调度、北部湾港港口综合调度、地理信息和卫星影像、北斗定位服务、气象、海关等要素数据共享利用;建成并上线北部湾港综合调度、船舶建造检验、中心内控等多个业务系统,其中北部湾港综合调度首次实现一次申报,港口、码头、引航、海事、海关、边检六方实时协同,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人少跑腿”,工作效率整体提升20%,项目入选自治区“机关党建+行动学习”重点项目、交通运输部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取得突出的社会经济效益;右江航道整治工程信息化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航标定位精度迈入厘米级应用;主动参与和融入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数字化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智慧港航建设规划(2022—2035年)》通过内部评审,初步建成“港航大数据资源池”,“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验收。
三是绿色港航加快建成。对内河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实施“两统一简”(统一审图与检验要求、统一产品检验发证要求、简化报检手续)全力推进船舶岸电系统建设,已完成近781艘内河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的建造/改造,北部湾港新建成12个泊位岸电设施,在建11个泊位岸电设施,内河港新建成7个1000吨级泊位岸电设施。完善升级北部湾港污处理管网和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推动再生水制造与利用。加快推进新能源建设,全国港口首座自主设计的电动机械智能充换电站在防城港区建成启用,电动集卡智能充换电站在铁山港建成启用。加快推进生态航道建设,完成贵梧航道工程一期生态护岸工程建设,二期程完成82%;开展柳江鱼类栖息地演化模拟与评价以及生态护岸示范工程建设;南宁至贵港3000吨级航道工程全线按生态航道进行设计。鼓励和引导企业新造LNG动力、专用水泥罐运输等新型、绿色船舶,新开工建造LNG动力船舶44艘,审查30艘专用水泥罐运输船舶图纸。全面完成2345艘400总吨以下内河船舶水污染防治设施改造检验,营运船舶改造检验完成率达100%。
二、2023年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推动构建一个港航科技创新“生态圈”,培养一支高水平港航科技创新与数字化建设团队,落地一批港航科技与数字化成果,创建和厚植一个数字港航建设交通品牌(品牌名暂定“港航云在线”)。
一是持续完善港航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研成果落地应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智慧绿色港航建设创新联合体作用,持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和完善,加快创新成果落地应用,着力构建港航科技创新“生态圈”。重点抓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智慧绿色港航建设创新联合体工作方案》组织编制并印发组织实施,年度围绕信用区块链、远程检验、远控与自航船舶、北部湾港综合调度自动排班等科研需求,推动项目立项研究。拟申报1个厅级以上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3项以上省级重点科技研发计划项目、3项以上交通运输行业指南;按计划推进各项部省科技示范工程、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部省科技清单项目、标准化项目。
二是补短板、通数链,高质量推进智慧港航建设。坚持创新驱动,突出数字赋能,以“一个平台”视角、“一盘棋”思维,进一步树立“心中有数、数字赋能”理念,不断增强管数、用数的意识和水平。加强数字化项目管理,加快“数字港航”建设,努力实现《广西数字港航“十四五”规划》“三年上台阶”的目标,推进 “港航云在线”(暂名)交通品牌创建。重点完成《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智慧港航建设规划(2022—2035年)》编制;扎实开展“西江广西段多梯级多线船闸群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完成广西数字港航一体化平台(一期)建设并上线正式运行;进一步完善北部湾港综合调度系统建设和应用,启动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智慧监管服务工程建设,加快构建港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港航综合监管服务体系步伐;扩展港航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完成北部湾港综合调度省级中心、广西船闸调度指挥省级中心建设并上线运行;主动融入和参与平陆运河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建设,依托各高等级航道工程,推动广西数字孪生港口、航道研究和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养护运行全过程、全周期数字化;加强与海事、口岸、气象、北部湾国际港集团等部门单位合作,全面打通港航数据链;深入推进港航大数据应用,推动广西港航一体化的监管服务和调度指挥体系建设;持续完善数字港航一体化平台,整合和信创迭代船检、港口等一批业务系统,打造“船检在线”、“港口在线”子品牌。
三是扎实推进绿色港口、绿色生态航道建设。推动北部湾港绿色港口和“零碳”码头建设。推进北部湾港清洁能源建设和新能源建设,提升清洁能源供应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继续推进电动机械智能充换电站和光伏发电、港口岸电建设,以及内河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工作,加大推广应用港口岸电,提高港口岸电使用率,全面促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完善港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基础设施,抓好港口粉尘污染专项治理和港口船舶污染物监管系统上线运行工作;抓好“柳江红花枢纽至石龙三江口Ⅱ级航道工程生态智慧航道科技示范工程”实施工作,推动西江航运干线南宁至贵港3000吨级航道工程全线按生态、数字航道开工建设。加强LNG动力船舶和水泥罐船舶检验工作,切实提升检验质量。(自治区港航发展中心 韦 扬、潘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