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随着满载货物的“滨航168”船舶通过长洲水利枢纽四线船闸,标志着长洲水利枢纽船闸2024年过货量突破2亿吨,刷新了该船闸运行以来的历史纪录,这也是全国天然河流船闸年过货量首次突破2亿吨。按照目前增长趋势,预计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全年过货量有望达到2.2亿吨左右。
货船正在过闸
据了解,长洲水利枢纽船闸作为西江航运干线的咽喉要塞,承载着连接上下游地区的重要使命,承担广西内河运输90%的任务量。为加快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把我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腹地,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加强统筹谋划,高位推进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建设,深入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升级版,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运输互联互通,强化交通物流保畅保通工作,切实提升运输服务品质。自治区港航发展中心按照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工作部署,多措并举,全力保障西江航运干线船闸运行安全、高效、有序。一是强化联动协调,全力应对水情多变对通航影响。面对今年水情多变、枯洪急转的通航形势,全面落实广西内河船闸通航突发事件应急协调工作机制工作要求,认真贯彻交通运输部、自治区领导有关批示精神,积极与珠江水利委、电网、海事、各市交通港航等相关部门联动协调,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全力保障西江航运干线安全畅通。二是持续挖潜提效,提升船闸通过效率。督促船闸运行单位履行维护主体责任,先后开展了长洲枢纽三线四线船闸下引航道清淤及长洲一线二线船闸下引航道清淤工程,实现了长洲枢纽三线四线船闸下引航道水深与新建成的3000吨级高等级航道实现有效衔接。推行长洲船闸过闸船舶积分管理办法、按配额安排船舶有序出港、落实优先过闸政策等行之有效的保通保畅措施,提升船闸的过闸效率。三是强化船闸运行调度协调,保障通航安全有序。协调完成了2024年度船闸停航维修,统一安排在春节后、枯水期水路运输淡季进行,将停航维修对水路运输的影响降至最低。根据待闸船舶聚集情况及枯水水情,与上游船闸实施应急联合调度,协调安排船舶分批有序出港、过闸,避免了下行船舶继续积压加剧拥堵。实行待闸船舶分区锚泊管理,待闸船舶按报到顺序分区分散锚泊,降低船舶聚集安全风险,维护良好通航秩序。四是强化航道维护与信息共享,及时发布航道信息。积极加强与水利、海事、电力、气象、枢纽船闸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提前掌握水情趋势、枢纽出库流量计划等,指导航道养护、船闸运行调度。严格按航道养护制度规定指导开展航道养护,密切关注水情,及时发布航道信息。持续加大航道运行监测力度,重点航段实施全天24小时遥测遥控巡查,特殊情况随时开展现场巡查,长洲枢纽坝下航道水深揭示更新每小时1次,为船闸调度、船舶配载提供信息服务。五是加强宣传与监管,维护良好通航秩序。多渠道向辖区航运企业、船东宣传航道调整、枯水期过闸管理要求,加强正面引导,共同维护通航秩序。与海事、交通执法等部门开展联合巡查,加强船舶过闸通航秩序现场监管。
货船顺利过闸
同时,我区充分发挥西江船闸调度中心平台优势,完善全国首创的“三统一分”“四统一分”的流域船闸管理新模式,将西江流域12个梯级19座不同业主船闸纳入联合调度系统,解决了梯级船闸间调度、衔接不顺,信息交互不畅等问题。自2017年9月30日西江船闸联合调度中心投入使用以来,纳入联合调度的19座船闸平均每年过船30万艘次,其中长洲船闸平均每年运行超过2.1万闸次、过船13万艘次。
“以前,我们过闸要耗费大量时间等待。这不仅影响了运输计划,还增加了运输成本。积分管理办法实行之后,现在过闸速度明显加快,待闸时间缩短了,整个周期短了,我用积分能换靠前的排号,还能多跑几趟船,效益也上去了。”华航908船长董浩翰告诉笔者。
该船长口中提到的积分兑换过闸排号,是我区提升过闸效率的关键一招。2023年8月,我区创新实施《长洲船闸过闸船舶积分管理办法》,自主研发新型重力消能式船闸闸门防撞装置,建设长洲船闸效率管理系统,采用AI视觉识别技术和船舶特征识别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船舶过闸诚信体系的构建,同时上线广西船闸集中控制智能监管平台,建设船舶过闸环境监测系统,实现闸门防夹船和船舶防越线监测,提高船闸安全保障水平。自积分管理办法实施以来,过闸效率明显提升,目前,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船舶过闸时间普遍缩短了约20分钟,相较于之前提升了约25%的效率。
据统计,截至11月19日,今年长洲水利枢纽船闸下行货物过货量为1.597亿吨,同比增长24.57%;上行货物过货量为0.408亿吨,同比增长13.95%。
下一步,广西交通将加强水公铁等运输方式相互衔接,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统筹开发利用和一体化管理沿海港口、内河港口、重要物流节点设施、船闸等资源,推动实施“港-航-闸”信息联动项目,全力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服务水平,助推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不断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