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以来,广西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减少,西江航运干线航道水位迅速下降,长洲枢纽坝下航道已出现10多天航道水位低于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和航道水深小于3.5米维护航道水深的情况,其中10月4日梧州界首水位仅1.94米,低于设计最低通航水位0.84米,导致重载船舶因枢纽下游航道水深不足而滞留于枢纽河段,最多时滞留船舶600多艘,通航形势严竣。10月2日、10月4日梧州市相继启动了西江黄金水道通航突发事件Ⅳ(一般)、Ⅲ级(较大)应急响应,对航经长洲船闸的船舶采取限制吃水深度的应急措施,避免长洲船闸出现大规模的船舶滞航事件。
吴绪权副局长和珠江航务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国庆期间巡航长洲坝下航道
开展应急扫床和水下地形测量
待闸船舶
枯水期长洲枢纽坝下航道通航能力不足、长洲船闸船舶滞留的问题一直是船民的痛点和堵点。梧州航道管理局进一步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发扬攻坚克难精神,主动为民服务解难题。针对枯水期长洲船闸船舶滞溜问题迅速采取应急措施,有效提高长洲枢纽坝下航道通过能力,确保船舶通航安全。
开展联合执法,宣传航道水情
一是加强航道水情宣传,引导船舶合理配载。9月24日、26日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发布《关于枯水期辖区航道情况的通告》《关于限制航经长洲枢纽至梧州界首航段船舶吃水的通告》,将枯水期航道维护水深、船闸通航情况、船闸调度规则、长洲枢纽坝下航道水情等信息通告全社会,引导企业和船舶业主根据实时航道水深合理安排船舶运输货物的配载,预防发生超航道实时水深的船舶在长洲坝下航道内触礁搁浅堵塞航道的事故。
二是加强水情监测和预报,为船舶业主提供贴心服务。对长洲坝下航道水位和水深实施24小时监测,并在长洲坝下航道水深小于4.0米时,每2小时通过网站和梧州航道微信公众号揭示和预测一次航道水位和水深,保障船舶通航安全。
三是加强船闸通航监管,保障船舶过闸效率。督促指导长洲船闸严格执行“按排号、看吃水”的科学调度规则,按报到先后顺序安排吃水不超过航道实时水深的船舶过闸,确保船舶过闸安全有序。
四是加强长洲坝下航道维护管理,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对长洲枢纽坝下24km航道开展全覆盖硬式扫床及水下地形测量,依据扫测结果,调整优化标志配布,挖掘经济航道,进一步提高通过能力。同时,对长洲枢纽坝下航道的洗马滩、系龙洲、界首滩等重点滩段开展应急抢通疏浚,确保通航安全。
五是开展现场执法,全力疏导滞航船舶。在梧州市启动西江黄金水道通航突发事件Ⅳ和Ⅲ应急响应期间,按照《梧州市西江黄金水道通航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协调各部门对航经长洲船闸的船舶采取限制吃水深度3.2米和2.5米的应急措施,避免长洲船闸出现大规模的船舶滞航事件。共派出30多人次会同海事、港航等部门开展现场执法,维护船闸通航和船舶锚泊秩序。
六是协调长洲枢纽增加下泄流量,保持长洲枢纽坝下航道水位稳定。协调长洲水电公司,控制长洲枢纽出库流量不少于2500m3/s,保持下泄流量均衡,以保证长洲枢纽坝下通航流量和水位稳定,确保航道畅通和船舶航行安全。
开展应急扫床和水下地形测量
在梧州航道管理局及水运各方部门共同努力下,长洲船闸滞留船舶全部疏导完毕。截至10月10日上午8时,长洲船闸待闸船舶为70艘,通航形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