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消除水上交通隐患,确保“两会”期间西江黄金水道安全畅通,梧州航道养护中心多措加大监管力度,整治不按规定区域施工或不按规定处理工程施工废碴等影响航道通航安全行为。
突出“密”字,提升巡航监管频率。贵梧3000吨级航道二期工程的工程量大,施工航段河道狭窄,航行船舶密度极大。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及通航安全,该中心专门成立贵梧3000吨级航道二期工程施工专项监管执法工作组,每周至少进行6次施工监管,其中夜间施工监管每周至少1次,动态掌控长洲水利枢纽坝下至界首航段船舶施工情况。同时,该中心加强党旗领航,邀请有执法资格的党员干部加入执法工作组,充实监管力量。截至目前,共派出监管人员32人次,监管船舶43艘次。
突出“严”字,开展施工船舶突击检查。在5月18日—5月21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开展贵梧3000吨航道一期工程4个标段施工船舶专项检查。检查共出动船舶2艘,执法人员24人次,巡航长洲水利枢纽到贵港下游航段270公里航段,共检查施工船舶(挖掘船、钻爆船、泥驳)共37艘。检查人员事前不通知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逐条对标对表船舶施工手续齐全情况,船舶废碴抛卸区域情况以及施工船舶是否存在以施工名义进行非法采砂等情况,要求施工人员做到“三必三禁”:一是施工手续必须齐全,禁止在未获得施工许可的情况下施工;二是废渣必须按要求抛卸,要通过已备案的船舶进行装载,禁止倒卖、严禁随处抛卸;三是施工过程必须要保障航道安全畅通,禁止不抛设施工作业标志或警戒船舶进行施工等行为。
突出“广”字,密织施工监管网络。充分运用无人机和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在桥梁、船舶、抛卸区等部位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对抛卸施工废碴的船舶实施监控,提升执法效果。
下一步,该中心进一步加大与贵梧3000吨级航道工程指挥部和水利、海事部门的沟通,以检查发现问题为导向,精准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持续打击施工船舶是否存在以施工名义进行非法采砂的行为,巩固西江黄金水道安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