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上午,南宁航道养护中心横县分中心党支部组织在职党员到辖区伏波滩开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主题实践活动。 88岁的老党员农茂萱同志现场讲述了横县分中心的航道发展史,作为老一辈航道人,站在伏波庙门前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航道整治文物碑刻前,他对横县辖区航道的发展历程如数家珍,在他的娓娓诉述中,一个个不畏艰难维护航道确保安全畅通的先进事迹,再现了当年老一辈航道人顽强拼搏的光辉历史。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航道受条件所限,通航条件异常艰难。以伏波大滩为例,滩長七公里余,礁石象星羅犬牙交错,如龙盘如虎距,形成的航道弯曲狭窄坡度陡峻,水流湍急、暗流涌动,冲击岩石骇浪千重,过往船舶事故频发,形成了惊心动魄、令人谈之色变的伏波险滩,以致于过往船只过滩前都要到滩头的伏波庙前杀牲祭拜鸣炮致敬,以佑安全。
共和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就投资玖万元用于伏波大滩炸礁疏竣,从1957年10月中旬开始,承接施工任务的珠江航运管理局航道工程处第八炸礁隊克服了水流湍急、石质坚硬等困难,在全体炸礁队六个班208名队员不畏艰难顽强拼搏下,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消耗炸药九吨,使用人工一万六千人次,共炸除水下礁石五千余方,伏波滩的通航条件得到了改善,为共和国1958年元旦献上了一份厚礼。工人艰苦奋斗的事迹,有矗立于伏波庙门前的《整治伏波大滩工程誌》石碑为证。
广西开展航道建设,发展水运,对沿江经济的带动乃至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下,建设西江并充分发挥西江沟通中东西的枢纽作用,是沿江各省经济交流优势互补的基础条件,是区域内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拓展升级集聚的必要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更是广西积极参与多区域合作、尽快形成西江产业经济带城市群,推动广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
活动的最后,分中心领导强调:让大家在进一步了解这一段段历史的同时,也明白身处和平年代还要继续发扬先辈的爱国主义和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增强责任感,爱岗敬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对航道发展史搬进教育活动现场,通过生动的实景讲解,寻觅南宁航道发展足迹,追忆南宁航道发展历史。
“学习先辈的精神,继承他们的遗志,牢记自己使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知史爱党,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党员们纷纷表示,作为一名航道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精神要求,学史爱党,攻坚克难,踏实工作,为交通强国,航道先行,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