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梧州航道点赞!”“我们过盐蛇滩更有安全感了!”这既是一些贵港船舶业主的反映,也是梧州航道养护中心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优化航区航标抛设方案,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梧州航道养护中心切实践行“航道人民为航道”的宗旨,把维护船民利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体现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领导班子以上率下,以实干的工作作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5月25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史学习教育督导组在督导梧州片区时,对该中心给予了“为民办事有温度”的充分肯定。
该中心参加梧州市交通系统党史教育演讲比赛获得一等奖
强化部署,统筹推进,全面摸清群众的“急难愁盼”
有目标,行动才能更便捷有力。该中心印发《“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以“聚焦六大行动、晒出一清单、健全三项机制”为载体,最终达成“四个顺利实现”的总目标,扎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见实见效。
领导带头是无声的示范。3月以来,该中心党委班子成员4次带队到基层一线,充分调研通航与施工、船舶通航安全、一线工人工作生活等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呼声,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任务清单”,共整理为群众办实事任务六大项,并要求党支部、各部门结合职能至少制定一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形成6+N的格局,根据工作实际动态更新任务清单,截至5月31日共制定办实事任务41个。
协同联动,应势而动,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实事
聚焦船民最关心的利益办实事。全力推进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超额完成第一季度投资任务,工程自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0.10亿元,占总投资额55.06%,为贵梧航道早日竣工并发挥作用奠定基础。优化航道通航条件,通过强化水情监测和预报、督促船闸优化调度、恢复长洲坝下航道双向通航等措施,日均过闸船舶由510艘提高至530艘,长洲坝下航道通过能力将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有效疏通藤县、平南、桂平、贵港等地的码头港口货物,减轻地方政府压力。据统计,2021年前5个月长洲船闸过闸船舶数54308艘,同比增长9.5%;双向过闸船舶核载量12797万吨,同比增长29.7%;双向过闸实载货运量507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7%。
聚焦最突出的问题办实事。船舶通航安全一直是梧州航道人心中牵挂的大事,该中心领导班子主动与梧州海事、水利等部门、贵港市港航管理处、梧州船闸、施工单位等联系,共同研究应对枯水期转洪水期船舶通航安全的具体措施,完成了西江三桥桥区航道遗留物清理工作及扫床任务,开展船舶碰撞桥梁隐患治理行动,调查解决贵港航区大型船舶通航问题等,为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航道力量;立足于防汛防洪,部门和基层单位上下联动,联合开展6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整改安全问题19个,全面对航标进行加固维护,有效保障船民和职工安全;立足于解决职工的痛点、难点,调拨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新建航标维护船等18艘船舶完善航道基础设施,开展2轮劳务派遣航标工人的招聘工作,有效降低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
探讨解决工程施工难题
聚焦最困难的群众办实事。积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和“双报到”工作,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参与到帮扶济困、环境整治、文明实践、生态保护中。今年以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5次,为困难群众提供帮扶物资4000多元,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微心愿”2个,把温暖带到群众的家中。
单位上下联动,部门及时跟进,党员干部担当实干,为民办实事热潮不断。短短三个多月,该中心办成好事12件,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归纳经验,巩固成效,初步形成三项工作机制
一是形成支部联建促业务发展长效机制。建立“活动联抓”“实事联办”“难题联解”的三联模式,深入推进支部与支部之间、支部与企业之间、支部与社会组织之间“联动”,以深度的党建与业务融合促进航道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形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每年通过调查研究、谈心谈话等方式,着力发现群众职工反映的问题,建立任务清单和整改清单,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情况进行公示。
三是形成完善学用结合长效机制。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坚持理论和业务一起学,开展“学以致用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真正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工作上。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梧州航道人把时间花在“干”里,把船民装在心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路出行的需求,为西江黄金水道高质量发展贡献不平凡的力量。在梧州市交通运输系统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演讲比赛中,梧州航道人实干的作风、办实事的光荣事迹获得了全场评委的高度认可,演讲获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在荣誉的激励下,梧州航道养护中心将继续把“群众实事”办好办实,以优异成绩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