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二期工程2023年度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梧州市万秀区渔政码头举行。共向长洲水利枢纽至界首河段放流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黄颡鱼、光倒刺鲃、细鳞斜颌鲴、倒刺鲃、翘嘴鲌、广东鲂等10种鱼苗94.68万尾,此次活动是践行“坚持生态优先,打造绿色航道”理念的重要举措,为建设“生态西江 绿色航道”作出积极贡献。
贵梧3000吨级航道工程二期工程2023年鱼类增殖放流活动现场
当天上午8点,经过严格检验检疫、药物检测的鱼苗运输到达放流地点,经梧州市农业农村局、梧州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渔政大队核实后,该工程指挥部、二期工程监理部以及群众等各方代表人员将鱼苗倒入增殖放流平台,一尾尾鱼儿从滑道欢快地滑入江中,他们将在西江中安家、繁衍生息。
增殖放流鱼苗种类
当前正值禁渔期和鱼类繁殖期,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是补充渔业资源种群与数量,改善西江水生态环境,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渔业增产、增效和渔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交通强国建设,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高等级航道的必要行动。
该工程建设前后,始终贯彻航道整治与生态融合的生态航道建设理念,积极开展航道工程环评及水生生物调查评估等各项工作,推进生态航道、生态护岸工程建设,采取水土保持监测、水生生态环境监测、渔业资源监测、水生生态修复、渔业资源修复(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大量投放人工鱼巢、名贵鱼类繁育技术研究)等多项环境监测和保护措施,保障了生态工程建设与航道整治同步推进。
据了解,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于2022年12月30日全线开通,本次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属于该工程二期工程对西江梧州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生态补偿内容之一,从今年开始,该工程指挥部将连续6年每年集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持续推动航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