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营商“软”环境 助力水运“硬”发展
广西港航厚植航运经济发展沃土
导读:“按政策优化收费服务后,2023年1-11月期间,初步计算为企业减轻负担7779.47万元,其中货物港务费5330.65万元,航行国内航线船舶拖轮费829.69万元,引航费1619.13万元。”2023年12月上旬,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港航发展中心主任胡华平带队赴北海、钦州、防城港开展港航中心服务地方经济、临港工业和港航企业发展调研,实地考察引航作业,了解港口收费情况,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与相关人员交流座谈,帮助港航企业减负担、破堵点、解难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部署,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广西港航发展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立足职能职责,主动融入、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作为、主动担当,用心用情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以高效优质港航服务奋力营造一流港口营商环境,全力护航港口高质量发展。
海上引航作业服务
统一调度服务 助力港口提质降本增效
北部湾拖船(防城港)有限公司送锦旗感谢
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有限公司送锦旗感谢
进出港船舶平均待泊时间从去年的 2.34 天降为 1.77 天,同比下降0.57天,提升效率24.36%;助力广西盛隆榕木江1#-6#泊位提产增效1.09亿元;推动当地拖船公司拖轮费营收同期增长1480万元;服务广西钢铁、华昇、金川、盛隆、中电等大型临港工业进出港船舶滞期费从2021年的3.35亿元降低为现在的1044万元,临港工业港口物流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大型临港工业进出港船舶滞期费大幅减少......2023年1月1日,广西北部湾港口管理局防城港分局港口调度中心正式独立运行,该中心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统一船舶调度服务,1-11月,防城港分局港口调度中心累计受理船舶进出港靠离泊申报2.18万艘次,其中受理外贸船进出港艘次同比增长22.05%。
走进在防城港分局调度中心调度室,在大屏幕上,笔者看到满载建材的船舶正井然有序地等待过闸。此时,工作人员正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港口待闸船舶进行有序调度。“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水上ETC’智慧系统、往返船舶实现不停船报闸及缴费,一次报闸全线通过。” 防城港分局局长张筱龙介绍,该局通过积极推进调度平台建设,实现过闸服务、水运物流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港航服务水平迎来大幅提升。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制度措施建设,加强对船舶计划申报的日常规律研究,建立船舶靠离泊计划信用信息管理制度。” 广西港航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王永兴向笔者介绍到,为提高船舶计划申报兑现率及规范港口市场经营行为,广西港航发展中心采取积分制和红黑管理等措施,并将积分结果考核等信息定时公示,推行优先调度等奖惩机制,调整、优化计划申报截止时间安排,全方位加强船舶计划兑现的管制和约束力度,切实规范船舶进出港作业秩序并提高船舶进出港作业效率。
据介绍,广西港航发展中心不仅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并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广西数字港航一体化平台功能,精准录入各生产码头泊位经营性质等信息,实现系统在船舶计划申报时自动核实船舶等级、性质和船型尺度是否与泊位经营许可范围一致,实现从源头上杜绝当前存在的超范围、超能力、超期限靠泊作业等现象,有效规范港口经营市场行为。
同时,广西港航发展中心不断建立完善沟通机制,畅通与海事、海关、边检等口岸联检单位以及各码头调度在船舶信息方面的共享共通渠道,及时掌握船舶抵港时间、通关手续办理进度、码头完货时间等关键信息,共同提高船舶进出港作业效率和秩序;完善同货物港务费征收系统的关联研究,为实现应征尽征、应征不漏提供科学有力的支撑。
“我们将力争通过完善制度建设、系统功能开发和沟通联系机制等措施,实现抵港船舶平均待泊时间同比下降10%,船舶计划申报兑现率达到80%以上。”王永兴指出。港口提质降本增效更加显著,船舶进出港生产作业环境公平高效有序,广西港航发展中心将助力当地港航事业加速迈向一流。
高精气象服务 港口作业时间多300小时
防城港分局与防城港市气象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目前港口生产作业一般使用公共性气象服务,一旦接到突发恶劣天气预报,全港都要停止作业。”2023年11月6日,在广西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现场,张筱龙向笔者说道,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将会对停靠船舶的后续航行产生极大影响。
为改善恶劣天气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实现精细化、精准化、实时化的港口气象预报服务,广西港航发展中心联合防城港市气象局积极申报推进智慧港口气象服务项目研究。张筱龙告诉笔者,智慧港口气象服务项目现已上报广西科学技术厅。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建设航道浮标气象观测站、沿海激光能见度仪或者毫米波雷达等气象监测设备,综合沿海和海岛自动气象站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形成海基、陆基、空基(气象卫星)的气象监测体系,初步建立对港口、航道、锚地以及海上施工区域的无死角全天候立体式气象监控系统。
同时,建立北部湾海洋专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形成港口作业气象服务地方标准。全面分析面向航道通航和码头作业等专业海洋服务的高影响天气,针对不同港口作业流程以及不同船只、货物的作业特点研究建立基于风险和影响的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寻找港航全流程专业气象服务的最佳模式和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海洋气象服务专业性和针对性。
“我们将利用气象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集监测、预警、服务、应急联动功能为一体的海洋气象智慧预警服务平台。”广西港航发展中心科技信息处处长韦扬介绍道。平台将为港口作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利用多种气象监测手段建立港口全区域1×1公里网格化天气实况产品,并在空间上形成1×1公里的网格化预报产品,不间断制作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气象服务产品和中期趋势
“项目建设完成后,分片区、分港区、分海陆差异的局地预警准确率可提高 30%,实现港区、航道、锚地各区域科学、精准管控和调度。此外,还可以为船舶进出港和港口作业争取更多的安全空窗期。”韦扬说道,预计每年可增加通航、港口作业时间300个小时,有效提高码头装卸生产作业效率,并减少因恶劣天气影响而导致的成本损失,实现品牌服务价值,有力提升港口形象并改善营商环境。
优质安全引航 为船方年均节约4194万
图为:完成拖带靠泊作业的“瓦塔”轮
2023年9月7日,顺利将主机突发故障船舶“瓦塔”轮拖航至407号泊位,直至安全靠妥;
图为:突然失去动力的“巴拿马西部”轮
同年10月8日,成功帮助失去动力的菲律宾籍货船——“巴拿马西部”轮安全靠泊;
当外籍货轮驶入我国港口,引航员都要第一时间登轮“代驾”,披星戴月,奔波不停,守护“水上国门”,维护国家主权。近年来,在广西港航发展中心的统筹引领下,防城港引航站不断创新管理和服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展格局,优化营商环境,为港航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保驾护航。
“为缓解防城港大型散货泊位能力不足的紧张局面,我们全力挖潜增效,为船方提供‘保船期、保安全、降成本’的引航服务,据近三年数据统计,累计成功引领15万吨级及以上船舶465艘次/年,其中20万吨级船舶123艘次/年。”防城港引航站站长韦孟昌向笔者介绍到。
仅2023年7月以来,防城港引航站凭借精湛的引航技术和优质的引航服务,处置了4起船舶主机失控的险情,有效避免船舶碰撞、搁浅等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港口生产作业正常运转。
同时,防城港引航站在创新突破上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努力克服因超等级靠泊及通航而带来的巨大安全风险,引领船舶占防城港超大船总量46.8%,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718万吨/年,直接创造社会经济效益约6.8亿元/年,减少超大船舶平均待泊时间约1.5天,为船方节约营运成本约4194万元/年,有力保障港口粮食、煤炭、铁矿等重点民生物资和化工原材料的海上运输安全畅通。
随着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进一步发展,防城港作为重大门户港口,来港船舶日益趋于大型化。为从根本上提高引航工作效率,广西港航发展中心持续推进“智慧引航”调度系统建设,提升引航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为港航企业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引航服务。
“当前‘智慧引航’调度系统为企业提供的服务事项已经达到了495项,业务覆盖了全国所有口岸,基本上满足了企业的‘一站式’作业需求。”韦孟昌说道,2023年至今,防城港引航站在智慧调度系统加持下,有力保障港口粮食、煤炭、铁矿等重点民生物资和化工原材料的海上运输安全畅通,为港口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创新服务举措 赋能港高质量发展
防城港分局工作人员现场调研督导防城港三牙航道清淤施工工作
现场督导服务煤炭仓储基地项目建设
2019年,港口经营管理规定取消港口试运行有关内容。这意味着港口经营人要在项目建设期抓紧时间办环保、安全、竣工验收等手续。在此新规背景下,为推动港口码头尽快投产以满足临港工业和港口货物吞吐量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广西港航发展中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首创容缺方式推进防城港24个码头泊位短时间内提前竣工投产。
“防城港24个码头泊位现竣工验收总耗时由正常情况下的至少10个月缩短至平均2.8个月,竣工验收平均提速72%,累计提前停靠船舶2764艘次,为临港工业及时疏运进口原燃料和产成品2539万吨,间接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65亿元”,张筱龙介绍。广西港航发展中心的创新举措间接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65亿元,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为社会经济和临港工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依托北部湾港总体规划编制契机,广西港航发展中心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重大水工项目相继落地,建设进度快马加鞭,全面点燃区域水上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王永兴介绍, 2023年,广西新开工崇左港中心港区驮卢南作业区一期工程、桂江航道工程(马江至莲花大桥段)和桂江航道工程(平乐至马江段)等7个项目;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9号10号全自动化集装箱泊位工程、贵港港中心港区广西郁江港务有限公司码头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于今年相继建成,7个项目已实现竣工投产,防城港企沙港区赤沙作业区1号、2号泊位工程(码头水工工程)通过交工验收。
此外,广西港航发展中心主动作为,多方协调,促进闲置多年的马鞍岭1、2号旅游码头一期工程在3个月内顺利完成设计到验收的一系列工作;推动解决防城港煤炭仓储基地等15个升级改造项目申建困境,有力推动港口岸线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预计可新增堆场、仓库等面积约52万m2以上,以及年周转仓储能力2500万吨以上,为港口经营企业年增效4000万元以上;积极协调将渔澫港区11#泊位植物油装卸功能纳入正在开展的港口规划并完善经营资质手续,有效解决该泊位多年以来的植物油历史装卸问题,保障大海粮油依法依规正常连续生产……在为企服务上做“加法”,在办事流程上做“减法”,以营商环境的大提升、大突破赋能港口高质量发展。
勇立潮头,实干争先。广西港航发展中心将持续聚焦港航企业、临港工业急难愁盼问题,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弘扬踔厉奋发的精神状态和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以专业化、精细化服务为抓手,提升干部队伍综合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为进一步优化广西水运营商环境贡献港航力量。
本文发表于《中国水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