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西江航运市场运价明显回升、货源充足以及对西江黄金水道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多重刺激下,西江内河船舶经营业者造船热情高涨,贵港辖区西江两岸造船厂造船订单船台已全部排满,造船船台供不应求,造船量节节攀升,据统计,目前贵港船舶检验局受理检验的在建船舶共232艘,与去年同期相比激增75%,造船量占全区超60%以上,新造船舶以70多米长4000吨级以上船舶为主,最大的达90米长5000吨级,最小的也有59米长2000吨级,船舶大型化、标准化发展趋势凸显。而造船市场投资还处于不断加码状态,辖区有的船厂在谋求增加新的造船船台,有的投资者在谋求增开新的船厂,造船市场已进入新一轮大发展周期。
为应对辖区大吨位船舶建造量激增的变化,确保各类船型船舶建造质量,贵港船舶检验局积极解放思想,担当实干,不等不靠,努力克服人员不足、经费不足的巨大压力和困难,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服务意识及抓质量观念不变,全力把好船舶质量关保障船舶技术安全,助力西江内河造船市场和西江水运经济的大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检验发证效率。按照全区优化营商环境要求,认真组织梳理有关船舶检验审批事项和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优化船检服务事项办理流程,编制服务事项目录清单、证明事项和盖章环节清单等,创新网上报检方式,全力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方式,尽可能减少办事需要提交的材料,压缩办理时间,努力实现“一事通办”、“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标准要求;对于现场检验中发现的船舶质量存在问题,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制,使企业和船东能及时整改,加快检验发证速度。
挖掘潜力统筹安排检验业务。新建造的船舶分布在贵港24艘,平南20艘,桂平188艘。而贵港船舶检验局现共有一线验船师24人,其中局机关8人、平南分局7人、桂平分局9人,这些验船师除了完成船厂新造船的检验业务外,还要完成一年3000多艘营运船舶的定期检验、临时检验和7000多件船用产品检验以及几十套船舶设计图纸审查业务,以占全区约20%的验船师人力,承担了占全区60%以上的船检业务量,验船师人手严重不足,人员不堪重负矛盾更突出。该局解放思想,内部挖潜,打破原先局机关及所属分局验船师基本是执行属地新建造船舶检验业务的做法,解决船舶建造分布地域不均衡的难题,将这批新建造船舶调整由全局验船师共同负责检验,使每个一线验船师人均负责检验的新建船舶达25艘以上,从数量上相对平衡全局验船师的工作量,在检验人力资源上应对这一轮西江内河造船新热潮检验工作。
促进造船行业技术水平提高。针对辖区造船厂大多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质量管理松散、质检力量薄弱、质检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该局坚持“一检二帮三把关”的原则,先后举办多期培训班,免费培训船厂质检人员,联系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对焊工进行培训考证,提高焊工持证率,提高船厂的工人业务技能水平;引导船厂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目前辖区使用等离子切割、二氧化碳保护焊和陶瓷衬垫单面焊双面成形工艺的船厂已达50%以上,提高了船厂的装配和焊接等工艺技术水平;严格报检程序,编制了新的建造检验报验单,规范对船厂的报检要求和报验内容,探索落实与船企负责人的约谈机制,促进船厂履行建造质量的主体责任、加强质量管理、强化质检工作,提高船厂的管理水平。
加强检验质量把关管理。从船舶设计图纸审查时就要求新建造船舶必须符合西江航运干线过闸运输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支持引导企业建造标准化专业化运输和江海直达型货运船舶;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加强现场质量督查,抓好对船用钢板和船用产品装船的核验以及船体结构装配与焊接质量的检验,保障船用产品装船率和装船质量,把好船舶质量源头关。
面对这一轮造船新热潮,贵港船舶检验局除做好检验服务外,也积极呼吁有关管理部门和船舶经营者共同维护航运市场良性长远发展。该局负责人表示,目前贵港航区内已拥有船厂15家,年造船能力占广西内河船厂年产能的近七成,货运船舶运力已达501.3万载重吨,而造船企业的生产能力还在寻求不断扩大,建议船舶工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的审查,确保企业达到相应等级的基本要求,保证具备建造相应级别船舶的能力和质量;呼吁船舶经营者保持清醒,理性分析货运市场需求,关注市场运力变化情况,不要盲目跟风建造新船,规避船舶运力过剩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