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 GANGJHANGZ FAZCANJ CUNGHSINH
广西壮族自治区港航发展中心

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 CONZBWZ GENJYEN CUNGHSINH
广西壮族自治区船舶检验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港航要闻
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献礼系列报道之二 一江一湾双驱动 八桂水运展蓝图——新中国成立70年广西交通运输建设发展成就
   文章来源: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  文章作者:郑燕  发布日期:2019-10-01 10:00:23.0  浏览:3338次  

“北游”载着乘客驶往涠洲岛、东盟地区的货物通过北部湾三港进入我国、西江沿线的货轮通过“一干七支”一路向东迈入珠三角……这样的画面,每天都在八桂大地上演着,书写广西水运发展的传奇。

广西境内河流总长超过34万公里,内河航道全长5873公里,大陆海岸线全长1629公里,拥有大型、深水、专业化码头群的北部湾港是我国内陆腹地进入中南半岛东盟国家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解放初期,广西水运事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简陋。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持续掀起水路交通建设新高潮,时至今日,西江提前实现亿吨黄金水道建设目标,北部湾港也发展成为“一带一路”海陆衔接的重要门户港,以北部湾港为龙头、西江黄金水道为主干的水上大通道,正逐渐发展成为广西“双核驱动”的重要引擎。


36、【繁忙的防城港码头.jpg


西江水道淌金流银


“2000年以前仅有贵港至梧州300吨级航道,现在3000吨级航道已经在建,数十年的时间,广西西江航道吨级翻了10倍。”前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副总工程师韦巨球对广西内河水运的变化感到惊叹又自豪,1981年参加工作的他,见证着广西水运的发展历程。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广西内河仅有码头几十座,且分布不均匀。到改革开放初期,广西交通人敢为人先,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在西江成功实践了“航电结合、以电促航、滚动发展”的内河航运建设模式,开启西江内河航运建设新纪元。198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通过建设桂平航运枢纽、贵港航运枢纽及其附属工程,连同早期建成的西津枢纽一起,把南宁到广州854公里航道,从只能通航120吨级船舶的航道标准渠化提高到能通航1000吨级船舶的航道标准,南宁到广州实现了通航千吨级船舶的目标。从120吨级到1000 吨级,西江完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跨越式发展。


十八大以来,梧州西江黄金水路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得到蓬勃发展(作者:党委办公室  张嘉辉).JPG


风帆起西江,八桂绘蓝图。2008年开始,西江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为进一步发挥内河水运的优势,广西作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大战略部署;2014年7月,国务院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广西正式迈入“双核时代”,乘势而上,广西打响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2016年,自治区政府印发《广西西江水运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广西内河“一干七支”干线优、支线畅、支流水网通达的总体目标……

由此,广西内河水运频频掀起建设热潮。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的支持,西江航道等级提级步伐明显加快,西江航运进入1000 吨级用了20年的时间,进入2000吨级、3000吨级时代,仅仅各用了10年。

近年来,广西相继建成了总通过能力超亿吨的长洲水利枢纽船闸、桂平二线3000吨级船闸、老口航运枢纽工程等一批重点枢纽船闸项目。2018年,全区内河港口生产性泊位530个,综合通过能力达1.1亿吨以上;全区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39亿吨,其中集装箱突破百万标箱,达105.5万标箱;长洲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突破1.3亿吨,与长江三峡船闸过闸货运量持平。当前,西江黄金水道港口、航道体系布局逐步完善,西江航运干线2000吨级船舶可直航粤港澳,形成上下游联动、整体发力的港口布局,“水上高速公路”雏形初显。

水运发展好了,让当地企业的大宗货品能够通过水路运输,更快的到达珠三角发达地区。海螺集团公司到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新宁镇建厂十数年,切实感受到了广西水路运输发展的红利,“之前我们只能通过陆路运送货物,成本很高,现在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好了,我们通过水路运输,到珠三角发达地区一年能节省约6000多万的成本,这也加大了我们产品的竞争力。”扶绥新宁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梁春强说对广西内河水运发展赞不绝口。

海螺集团公司的成功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随着内河航运的不断发展,极大的改善了沿江地区的投资环境和交通运输条件,吸引了一大批水泥、建材、电力、制糖等企业沿江布点设厂,沿江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势头也在不断增强,极大促进了沿江产业带的形成。

如今的西江水道,连云贵湘粤、达港澳东盟,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成为我国西南出海水路运输大通道,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北部湾港迸发活力


“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时,对广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纵观广西海运事业70年发展历程,北部湾这一我国西南沿海地区的深水良港,一直都在稳步前行,迸发活力。

1968年,防城港港口开始建设,1983年1、2号泊位建成,结束了广西没有万吨级码头的历史;1986年,北海港开辟了石步岭港区并建成投产两个万吨级泊位;1994年,钦州港两个万吨级通用泊位建成投入使用,钦州港正式开港,广西沿海港口建设发展跃上新台阶。

2004年起,广西先后开展沿海基础设施一、二期工程建设大会战,以抓好大能力专用泊位、集装箱泊位以及深水航道建设为重点,推进沿海港口向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沿海港口码头建设战略合作取得重大突破,防城港、钦州、北海三个港口基本形成大型组合港口群的格局,有力支撑了广西外向型经济发展。


微信图片_20180621100420.jpg


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管理机制也得跟上。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三个港口存在定位不明晰、不科学,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岸线资源利用不充分等突出问题,港口对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未得到充分体现。2006年起,广西开始探索尝试北部湾港口一体化改革。2007年2月,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挂牌成立,北部湾“三港合一”统称为“广西北部湾港”,实现三大港口统一经营。2015年10月,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成立后,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政府的港口行政管理机构收归自治区北部湾港口管理局垂直管理,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三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四统一”管理模式。三个港口从以往的各自为政、无序竞争中走出来,实现抱团发展、错位发展,深水航道等级、生产能力、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取得“1+1+1>3”的良好效果。

“三港合一”和一体化改革后,广西北部湾港加快与东盟国家的开放合作步伐,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2015年,广西北部湾港与马来西亚巴生港、文莱摩拉港签署友好合作谅解备忘录,与东盟国家港口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017年,广西加入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进一步加密通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港口的航线。截至2018年底,北部湾港海运网络覆盖全球,与世界近10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多个港口通航,其中,与东盟国家47个港口建立了密切的国际运输往来,北部湾港至香港集装箱班轮航线实现“天天班”,北部湾港至新加坡等班轮航线实现常态化运行,广西成为我国与东盟地区海上互联互通、开放合作的前沿。

经过70年披荆斩棘,北部湾畔,北海港由小变大,防城港、钦州港从无到有,沿海三港由分到合,“三合一”形成的北部湾深水良港,集装箱班轮班线运输大幅增加,巨轮云集,货通四海。至2018年底,北部湾港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49亿吨,万吨级以上泊位88个,集装箱吞吐能力423万标箱。广西依托沿海沿边优势大力发展港口和物流,迅速成长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以向海发展为目标和抓手不断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时代机遇促新发展


“现在我们港航发展变化太快了,从航海技术、仪器使用、无线电通信,甚至是航海英语,每隔几年就要更新换代,我们要一直保持不断的学习才能做好工作。”在引航岗位上工作了25年的北海引航站高级引航员王斌,感叹广西水运飞速发展。如今的广西,依托沿江、沿海、沿边的独特区位优势,不断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积极促进水路江海衔接。

新时代,广西紧紧把握住新形势下带来的新机遇,着力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开发发展总体布局,为我区水运发展确立了宏伟蓝图。“南向、北联、东融、西合”战略部署的提出,让广西水运成为广西的战略资源和重要载体。“南向”就是要发挥广西连接“一带”与“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将有规划的平陆运河与北部湾港联通,直接面向东盟及其他国家、地区;“东融”有西江航运干线、贺江直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西合”有右江、红水河分别与云南、贵州两省对接合作共赢;“北联”有柳州上游的都柳江联接贵州省,以及规划的湘桂运河可联通湖南省湘江和长江沿江地区。


邕江.jpg


做好顶层设计就牵住了牛鼻子。2018年,获得批复的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修编》明确提出把广西北部湾港逐步发展成为具备装卸仓储、多式联运、临港工业、现代物流、保税、航运服务、旅游客运和区域性国际邮轮母港等功能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满足港口腹地经济及临港产业对以集装箱、矿石、煤炭、石油等大宗型货物为主的货物运输需求,以及对休闲旅游客运的需求。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韦勇球表示:“面对新形势,“十三五”后两年广西水运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区域战略实施的有利机遇,主动对标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建设北部湾港大港口、大物流新格局,积极打造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积极实施“南向、北联、东融、西合”战略,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加快打通平陆运河、研究湘桂运河,积极推进“公转水”、“铁海联运”,努力推动广西水运交通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技术支持: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最佳效果浏览器:IE11 最佳浏览分辨率: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