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做扶贫工作确实又苦又累,但看到自己的工作能帮助贫困户们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建起新房子,过上好日子,看到村民们脸上洋溢的满意的笑容,这些苦和累都变成了甜味,感到自豪感和成就感,感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贵港船舶检验中心年轻的扶贫干部范富原对自己能够亲身参与扶贫攻坚这么有意义的事情,不无感慨地说到。这位身材消瘦、当初村民以为是一个来“走过场”的干部,如今被村民亲切称为“小范同志”。
范富原当好信息员到贫困户欧良贵家中登记造册
三江村位于平南县思旺镇政府西北部3.5千米处,地属丘陵,全村2556户约8000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166人。范富原在驻村扶贫工作期间,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成效显著,2019年底三江村4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他的工作也得到贫困户和各级组织的一致认可, 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获得平南县脱贫攻年度考核优秀工作者、2019年获得贵港市第二届脱贫攻坚优秀工作队员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中培养了坚定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范富原从2018年3月到三江村驻村负责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并付诸实际行动。刚到村时,由于人生地不熟,并且自己也是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都有所欠缺,工作开展起来难度很大。他就从一件一件的小事做起,学习政策、填报表册、整理资料、走访调研……很短时间内,他遍访了贫困户每家每户,了解贫困户生活的真实情况,全面掌握的基础信息及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户一册一卡”,真正做到“懂路、识人、知情”,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解决实际困难。
“把自己当成村民,把他们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只要用心帮,群众就会把你当成自己人。”范富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2018年5月,范富原入户走访了解到贫困户吴克友家庭成员中存在不同程度残疾,几乎无劳动能力,却没有享受低保。经过多方面的了解,原因是贫困户吴克友不了解政策,不识字,又不敢主动找村两委干部以及村两委识别不够精准。了解了情况后,范富原立即帮助吴克友写申请书,并带吴克友到镇里的民政所办理相关手续,吴克友最终获得A类低保金,全年家庭增收10944元,有效的解决了生活困境。每次范富原走访到吴克友家中,吴克友都念念不忘地感谢他,并深情地说:“小范同志啊,我们家能有今天,多亏了你啊!”范富原说:“这是国家的政策好,只要你们过上好日子,我心里也就踏实了。”在范富原的精准识别和大力帮扶下,至2019年底,全村新增低保户30户。
“工作认真细致,勇于担当。”这是三江村村支书对范富原同志的评价。 2019年,三江村还有几户贫困户还住在危房里,其中贫困户潘英一家7口人蜗居在潮湿闷热的土房里。范富原几次走访潘英家里,了解到潘英户没有自留建房用地,又没有积蓄。“没有安全的住房保障,就不算真正脱贫,我们得帮他想想办法!”这是范富原跟镇、村干部讨论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时坚定的话语。经和村委同志讨论后,范富原与村两委出面找到村里有富余土地的群众商量,担保购买一块建房用地,后期改造款下来,再支付给卖方。经多方努力,最终2019年底潘英户住进11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房里。如今潘英一家人非常感谢范富原对他们家的帮助,每次看见范富原走访,都会亲切地叫他坐下来喝杯茶水、吃碗粥填填肚子,以最纯朴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范富原总是想办法解决贫困户子女的教育问题,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改善村里教育设施。2018年8月,小范同志到贫困户陈秀永家走访。“家中四个小孩都在读大学、高中,现在又快到开学了,家里实在是拿不出学费了。”陈秀永愁眉苦脸的对小范同志说到。“你们建档立卡户可以申请雨露计划,可以享受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小范一边安慰陈秀永,一边指导陈秀永带上相关材料来到村委会,帮助他办理申请手续,最后成功申请了助学补助。2019年底小范同志回访陈秀永家时,陈秀永说大儿子已经从大学毕业了,顺利在南宁找到工作,工资有3000多块;非常感谢国家,感谢小范同志,一定教育孩子将来要报答国家、回馈社会。两年来,在范富原的帮助下,三江村的贫困户享受国家雨露计划共有30人次,有力保障了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失学辍学。2019年11月范富原走访群众过程中了解到村中的学校路段及学校内比较阴暗荒凉,群众希望安装路灯。他积极与后盾单位联系,争取社会支持,为三江村的学校路段及校内安装了15盏路灯以及给三江村小学送去了一批图书和办学用品,照亮了孩子们的求学道路。
范富原当好产业发展的参谋员
“经济是村庄发展的核心,产业是村庄发展的基础。”如何充分发挥本地特色农产品现有优势带动贫困户打造特色农业,助推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增收,巩固扶贫攻坚成效,防止返贫,一直是范富原苦苦思索的问题。经过走访和市场调研,他发现当地有种植葛根的传统,葛根可食用药用,经济价值较高,市场需求也大,但村里基本都是农户分散个别种植,难以形成产业规模经济效益。范富原在协助村两委制定《三江村产业扶贫发展规划(2018-2020年)》时,决定以葛根产业化种植为突破口,打开村集体经济和产业扶贫的发展新局面。他积极动员村民和村两委,采取“村委+村民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由三江村村民合作社采取混合运营的方式与贫困户共同建立56亩连片葛根种植示范基地(其中41.5亩葛根为三江村村民合作社单独运营管理,剩余的14.5亩为三江村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方式与三江村村民合作社共同运营管理,由村民合作社出资自主经营,吸纳带动以资金入股贫困户5户18人),由村民合作社聘请1名专业的管理人员全面负责经营管理工作,每年产生的收益按照股份比例进行分配。2019年葛根收入12万,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多元。2020年村集体继续发展葛薯基地,带领全村群众种植葛根350多亩,进一步带领贫困户增产增收。此外,还带动25户贫困户自主种植百香果或砂糖橘等特色水果,使全村脱贫户全部有产业覆盖。2019年底三江村43户贫困户,依靠产业实现全部脱贫。
“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决战决胜收官之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要在三江村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迎难而上,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让青春之花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2020年3月,范富原扶贫队员任期届满两年,他主动申请继续留任,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