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船长,但享有“船长中的船长”的美誉;他们的工作鲜为人知,却又至关重要,他们被誉为“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引航员。
有人称这个职业的危险系数被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飞机试飞员和矿工。而引航员,也经常会被开玩笑为大熊猫一样的存在。
引航员是一份高要求、高压力、高风险的“三高”职业,但引航员们没有退宿,他们舍我、奉献、坚守,用担当诠释着初心、用实干践行着使命,他们为自己“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的光荣形象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王斌,现在在广西北海引航站担任高级引航员,在这个岗位上磨练了25年的他,现在对这份工作仍抱有赤子般的热情。
引航员被誉为“水上国门第一人”,代表国家行使引航主权。当一艘外轮到我国的引航锚地后,必须停在锚地,等待引航员引航。王斌在收到任务后,会第一时间乘坐引航艇赶到锚地,利用外轮上的软梯登船。上船后,会暂代船长职位,肩负起最大责任。待外轮安全靠岸后,引航即结束。引航离港过程刚好相反,他将外轮引航到锚地后即下船登引航艇离开。
从参加工作取得引航证书到现在,王斌共计引领船舶4526艘次。在浩瀚的蓝海之上,四千多次的迎来送往,便成了王斌刻在骨子里的日常。王斌说,这是他的工作,更是他的责任和荣誉。
因为引航职业的特殊性,需要和很多国家的人打交道,语言沟通就变得尤为重要。王斌说,专业流利的英语是他们对外交流的基础,他们时常要进行语言的培训和更新,时刻保持着良好的形象和过硬的语言本领。通常情况下,一个阳光的微笑,一句礼貌的问候,一个亲切的握手,就会让对方产生好感,也更容易成为朋友。取得船长的信任,让他放心的把船舶操纵指挥权交给你,就是成功完成引航任务的一半了。
王斌说,引航业务是一个综合业务,是一个多部门的协同作战,引航员不单单是技术员,更是协调员、指挥员,作为一名引航员,一名指挥官,必须能够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平稳的心境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引航员,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摆好自己的心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做好引航工作。
在这二十多年的引航里,王斌见到过惊涛骇浪的场面,也看到过风平浪静的绝美海景,一次次的困难和挑战,一次次的风雨历练和岁月沉淀,王斌学到了一身的本领,改变的是对工作越来越成熟稳重、得心应手,不变的是对大海仍心怀敬畏,对乘风破浪航的航海梦想仍初心不改!
方卫平在大学毕业后,经过4年远洋船的经验积累,来到了北海引航站。“要对大海心存敬畏,一丝不苟的完成每一次的任务”这是方卫平来到北海引航站以后一直放在内心深处的话。
专业性和风险性是引航工作的一大特点,引航员必须对所在水域的地理特点、航道、水深、水流、航标设置和当地规章制度了如指掌,并具有熟练的船舶驾驶操纵技术,港口引航员还必须掌握靠离码头难度较高的操纵技术。
除此之外,海上的工作大多数在与自然作斗争,风速的大小、天气的变化都会对引航员的工作产生致命的影响。引航员每次引航都需要登上好几层楼高的软梯,如果是风平浪静的江面还好,遇上大风暴,浪涛汹涌,那么在颠簸起伏的软梯上,每一步都潜藏着危险。
方卫平在一次引航任务中,踏上引航船时,软梯踩滑,整个人倒挂在软梯上,惊心动魄却也万幸最后有惊无险。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引航经历,让他更懂得生命的珍贵和脆弱,也更为坚强和谨慎。一次成功的引航,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是技术、体力、智慧等综合的考验,每一次引航都是用生命在护航。面对充满风险的工作环境,方卫平从未胆怯,更多的仍是对大海的敬畏、对引航的热爱和自豪。
王斌、方卫平,是中国引航员们的缩影,在他们的身旁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不曾听闻的名字,他们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坚守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他们用智慧与大自然抗争、用对事业的坚持对抗孤独、用港航人特有的勇敢乘风破浪,诠释着勇于开拓、勇于冒险、勇于征服的港航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铸造着中华民族建设海洋强国的辉煌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