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尖游走于千吨货轮的“骨骼脉络图”上,在跨省送检的风尘仆仆里,梧州船舶检验中心用一组硬核数据书写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的答卷:2025年上半年完成检验发证船舶1123艘,检验船用产品4369件(套),审批图纸520套,完成船舶检验通检互认358艘,四项技术成果填补全区空白,服务对象满意度显著提升。这支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梧州船检铁军,正以技术创新与服务温度护航广西航运。
以技术创新筑牢发展根基 坚持技术先行理念 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
攻坚重大战略项目。成立平陆运河示范船审查专班,完成4艘新能源示范船图纸审批,同步编制LNG动力船审查要点,推动117套清洁能源船舶图纸落地,实现辖区LNG动力船建造“零突破”。
填补技术标准空白。发出广西首张人力舵机型式认可证书,解决客渡船舵机设备长期没有持证的难题。发出全区首张钢质焊接螺旋桨产品证书,有力助推我区内河船舶能效计算与验证实施。
课题转化提质增效。《液压舵机清洗工艺指导书》在试点企业应用后故障率降低34%,相关论文获水运行业权威期刊刊载;“内河船舶绞缆车的规范化设置”“铁矿石运输船结构强度分析”等2项课题进入成果转化阶段,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撑。
液压舵机清洗工艺课题小组开展现场现场研学
用服务实效回应群众期盼 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惠民利企实效
首创“零跑腿”服务模式。联合梧州海事局实施客渡船过户“并联审批+邮寄送达”机制,解决偏远地区群众证书办理“多头跑”“路程远”难题。
跨省服务破解企业难题。组建技术专班赴广东开展上门检验27艘次,节约企业运营成本近100万元。
通检互认提速增效。优化通检互认流程,358艘船舶享受“异地船本地检”服务,为船东减负超300万元。
绿色通道保障国家战略。为桂江航道工程船舶开启随到随检通道,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主动响应新规保运转。应对《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25修改通报,优化完善船体总纵强度计算方法并形成图纸审查要求,确保图纸审查高效衔接。
对外船籍港船舶开展通检互认工作
让民生安全检验技术成色 技术创新成果直抵民生一线
渡运安全再升级。推动14艘老旧客渡船更新改造(6艘已完成检验发证,8艘在建),将人力舵机认证等新技术应用于船舶改造,惠及群众安全出行。
质量管控见实效。通过三级检验制度闭环管理,完成130项造船质量问题整改,焊缝拍片合格率提升,船舶建造质量得到保障。
技术培训惠基层。组织企业技术骨干参加LNG船舶检验等专项培训,统筹质检员评价,强化企业检验技术能力。
对安装了人力舵机的客渡船试航
组织辖区船厂技术骨干开展LNG动力船培训
凭实干业绩赢得群众口碑 以技术创新和服务质效实效践行“让群众评价”承诺
船东送锦旗致谢:“赴广东上门检验让我们省去船舶调航费用数万元,真切感受到船检服务的温度”。
企业满意表扬:“高效高质的检验服务,让在梧州藤县建造的各批次漓江游览船得以快速发证投产,为企业降本增效”。
行业权威认可:人力舵机认可、优化完善船体总纵强度计算方法等2项创新成果纳入全区推广,彰显“梧州经验”示范价值。
验船师在车间检验螺旋桨产品
从平陆运河示范船图纸到螺旋桨的焊痕,梧州船检人以技术为尺、以创新为刃,将“实干”刻进每一张检验证书。下一步,梧州船舶检验中心持续以技术创新,打造检验标杆,赋能广西航运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