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熠熠照梦途,恩师如炬引前路。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在桂江航道工程施工现场上,机器轰鸣,热浪裹挟着尘土往人脸上扑。安全帽下汗水流淌,图纸上圈圈点点都标记着年轻人的成长印记。这是项目现场最朴实的纽带——“师带徒”。老师傅深厚经验与年轻人的蓬勃冲劲在此交汇,生手在老手的带领下逐渐成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共同书写着港航人一代又一代奋进的成长故事。
“耐心”破局 解锁协调“密码”
“协调不是靠说服,是用事实让群众安心。”指挥部综合管理处处长聂桂清,最擅长处理施工与群众的矛盾,徒弟刘家诚刚接手协调工作时,就碰上沿岸村民因担心爆破振动会影响自家房屋的难题。去年9月,工程需对航道内一处礁石实施爆破,附近几户村民担心房屋受损,到项目部反对。刘家诚带着施工方案上门,却被村民质疑“纸上谈兵”。聂桂清得知村民对爆破施工心存顾虑后,立刻带着第三方专业检测队伍与刘家诚一同赶往村民家中。“大家放心,咱们现在就测日常振动值,后续爆破时,振动会控制在比这还低的范围,绝对不会影响房屋安全。”他蹲在院中,指着检测仪器上的数值,用“就像路面货车行驶过的声音差别”这样通俗易懂的比喻,耐心讲解爆破振动的传播原理,一点点打消村民对施工安全的担忧,同时还邀请村民代表到现场进行施工爆破体验,承诺爆破前逐户检测房屋现状、留存影像资料,爆破后定期回访。施工当天,聂桂清又带着刘家诚在村民集中区域设置临时观测点,实时播报振动数据。最终,爆破顺利完成,村民房屋无一受损。如今,刘家诚再处理类似问题时,总会先带着实际数据和方案上门,他说“聂处长教会我,群众的焦虑源于不了解,用真诚与耐心打破疑虑,比再多解释都管用。”
“细致”守护 织密安全“防线”
“桂江汛期水流急、水位变化快,施工安全容不得半点疏忽。”这是安全管理处处长黄伟荣对徒弟赵俊逸的叮嘱。每到汛期,黄伟荣都会带着赵俊逸奔波在桂江沿线之间,开展安全检查。初次跟着黄处检查时,赵俊逸只知道查看船舶的救生设备是否齐全。黄伟荣告诉他:“除了救生设备,还要重点检查锚机是否正常、系泊绳索是否牢固,这些都是船舶在汛期抗风稳泊的关键。”一次检查中,黄伟荣发现一艘施工船的锚链有细微磨损,立刻让船主停机检修:“汛期水流冲击力大,磨损的锚链可能断裂,一旦船舶漂移,不仅会影响施工,严重还可能会危急到生命安全。”为了让赵俊逸更快掌握汛期安全检查要点,黄伟荣每到一处检查点都会毫无保留把自己工作多年以来的经验倾囊相授。在黄伟荣的悉心指导下,赵俊逸渐渐摸清了汛期安全检查的“门道”,学会提前查看天气预报和水文数据,重点检查船舶的动力系统和应急设备,督促施工人员做好防汛准备。今年“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赵俊逸独立完成了桂江多个标段的汛期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2处,保障工程建设安全有序推进。
图纸与现场间的“较真”传承
“图纸上的每一条线、每一个数据,都连着现场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半点马虎不得。”这是工程管理处处长江斌伟常对新人韦伙旺说的话。作为参与过贵梧航道工程的“老工程人”,江斌伟在图纸审核上有着近乎苛刻的严谨。一次在现场质量检查中,韦伙旺在检查时认为一处护坡平台模板拼接误差“差不多就行”,江斌伟立刻严肃起来:“差1厘米,浇筑后可能就会出现裂缝,影响护坡平台使用寿命,你看这条护坡平台的混凝土浇筑,表面平整度要靠尺量,钢筋间距得用卡尺测,不能凭眼睛看。咱们建航道是百年工程,必须守住质量底线。”在师傅的严格要求下,韦伙旺渐渐养成了“图纸随身带、数据必核实”的习惯,如今已能独立完成较复杂的施工图纸审查,在现场质量管理中也能独当一面。
“师带徒”从来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师父用经验点亮前路,徒弟的成长则映照着师父的价值,在桂江航道工程建设的征程中,如今,刘家诚会把自己的“经验秘籍”分享给更年轻的同事,赵俊逸会在安全生产检查中提出整改反馈经验,韦伙旺会将前辈传授的经验和技巧融会贯通。他们以“传帮带”为纽带,将专业技能、责任担当与工匠精神传递下去,在项目建设的浪潮中完成成长接力,为桂江航道的畅通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