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结束,广西队满分!”第三届全国船舶检验业务技能比武大赛现场,当最后一个项目成绩公布,热烈掌声瞬间响彻赛场。由广西港航发展中心(广西船舶检验中心)选派的验船工程师组成的广西团队凭借扎实功底,从全国28支劲旅中突围,斩获团体冠军。生动诠释了“以匠心护安全,以专业铸担当”的深刻内涵,更以“恪守工程师要义,履行工程师职责,体现工程师价值,超越工程师局限”的实践,认真贯彻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的部署要求,为行业树立起人才培养与技术攻坚的标杆。这份荣耀,既是赛场内精准攻坚的成果,更是赛场外数十年如一日人才培养积淀的必然。
赛场亮剑:以工程师精神铸就冠军荣光
此次比武新增的新能源船舶检验模块,是各队角逐的“硬骨头”。面对技术盲区,广西队开启三周“深夜攻关模式”,这正是工程师精神中攻坚克难、勇于探索的生动体现,也是对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关于“强化技术创新、攻克行业难题”部署要求的积极响应。技术骨干覃宏图对照十余项行业规范,逐页拆解系统逻辑,梳理出200余项检验项目与图纸审查要点;经验丰富的唐彬扎根船舶修造厂,顶着高温实地记录30余组关键设备运行参数。团队创新采用“理论拆解+模拟实操”备战方法,把抽象技术标准转化为具象检验流程,最终在该模块斩获满分,一举拉开比分差距,彰显出工程师们在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上的执着追求。
“差1毫米都可能埋下安全隐患”,是广西队刻入骨髓的准则,这体现了工程师精神里对精度与质量的极致坚守。现场竞答视频题环节,一段船舶结构隐蔽缺陷的短片刚播放完,覃宏图便果断按下抢答器:“此处焊接存在未熔合缺陷,违反《船舶焊接质量检验标准》第3.2.4条规定。”精准判断源于他16年检验近千艘船舶的零差错积累。凭借对细节的极致较真,团队在竞答环节一路领先,持续扩大优势,展现出工程师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
决赛图纸审查视频竞答环节堪称“巅峰对决”,首次出现的题型考验团队协作能力,而团队协作正是工程师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面对复杂船舶系统图纸,广西队船、机、电专业成员迅速分工:船体专家聚焦结构焊接,轮机骨干紧盯动力系统,电气能手排查线路布局,三分钟内就形成完整缺陷清单与解决方案。这份默契,既来自日常跨区验船的补位配合,也源于备战期间百次模拟演练的磨合淬炼,最终团队答辩获全场最高分,凸显出工程师们在团队协作中凝聚力量、高效攻坚的精神风貌。
根基筑牢:三维培养厚植工程师精神沃土
“冠军从来不是偶然,是我们多年深耕基层人才培养的必然结果。”广西港航发展中心(广西船舶检验中心)负责人的话语,道出荣耀背后的关键。团队始终将基层技术人才培训作为核心工程,构建起多维度、全链条的培养体系,为工程师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筑牢根基。
在培养模式上,创新推行“分层施教”机制,搭建能力进阶阶梯,这是对工程师精神中追求卓越、持续成长的有力践行。针对新人开展“基础筑基”培训,由骨干手把手传授检验流程与设备操作规范;面向骨干开设“技能提升”课程,邀请行业专家解读新能源船舶、智能航运等前沿技术;组织南宁、百色等地验船师开展跨区域“互培”,通过视频连线分享电池动力船舶检验等实战经验,打破地域技术壁垒,助力人才在不同阶段都能向着更高技术水平迈进。
“传帮带”制度让匠心技艺得以传承,更让工程师精神在代际间延续。团队选拔覃宏图等资深验船师与青年人才结对,量身定制成长计划。从图纸参数解读到实船缺陷排查,师傅们把“细心检查、耐心调试、用心操作”的工作法倾囊相授。在师徒协同完成渔船检验、船舶技改等实战任务中,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如今团队80%的青年成员已能独立承担核心检验任务,工程师精神的火种在师徒间传递,生生不息。
“学用融合”的实战平台加速人才成长,也为工程师精神提供了实践沃土。广西船检坚持把培训课堂搬到检验一线,组织基层人员深度参与新能源船舶检验、防污染设备核查等重点项目;定期举办内部技能比武,模拟大赛题型设置考核环节,让人才在竞技中查漏补缺。同时搭建技术研讨平台,鼓励基层人员参与科研项目和标准制定,形成“培训 - 实践 - 提升”的良性闭环,使工程师精神在实践磨砺与创新探索中不断升华。
从基层培训课堂的专注研学,到实船检验现场的师徒相授,再到全国大赛领奖台上的荣耀时刻,广西船检用系统的人才培养托举起专业高度,更以认真贯彻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部署要求的行动自觉,让“恪守工程师要义,履行工程师职责,体现工程师价值,超越工程师局限”的工程师精神在广西船舶检验领域熠熠生辉。这座沉甸甸的冠军奖杯,既是团队技能的彰显,更是工程师精神与基层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为广西船舶检验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也为行业弘扬工程师精神树立了典范。